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津圆满落幕
传承优势擦亮曲艺之乡名片

 
   
  

  13日,随着最后两场驻场演出在群星剧院和河西文化中心剧场的落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次全国非遗曲艺周首次实现127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的集中会演,也是国内曲艺界展示、交流、切磋、学习的一次盛会,人们汇聚在一起说曲艺、唱曲艺,感受曲艺之乡的魅力。
  曲艺是最具人民性的艺术
  中国有那么多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为什么曲艺让人百听不腻?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张蕴和认为,中国曲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民性是其最闪亮的标识。他认为,中国曲艺的人民性表现在作品思想倾向、曲艺作品取材和表达视角、审美趣味、语言风格、表演方式和表演手段以及传播方式上。
  “曲艺被称为方言艺术,以现实生活语言为主要语汇,以通俗、真切、鲜明、生动传情达意为风格特征。曲艺表演以观众为核心,没有观众的专注、配合、参与,曲艺便无法完成艺术形象创造任务,所以曲艺最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演员和观众是真正的鱼水关系。”另外,曲艺靠以口头语言为核心的艺术语言体系和由此衍化的说唱音乐体系,来激发观众爆发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曲艺表演者不仅是艺术家,一位长期欣赏曲艺的观众也很容易成为一名艺术家。在传播方式上,观看曲艺既可在乡间麦场、民宿热炕,也可在市井茶馆、车间一角,毫不影响观赏效果。如今,通过广播和网络,观众更能随时观赏到全国各地的曲艺表演。
  天津有适合曲艺发展的土壤
  著名曲艺理论家、曲艺作家高玉琮接受记者采访,在梳理天津曲艺发展史的同时,揭示了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曲艺重镇的原因,高玉琮说,天津的曲艺蜚声全国,是我国北方的曲艺重镇、集聚地,并与北京曲艺构成了北方曲艺文化圈,在北方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至今,天津的天津时调、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相声都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在这六个曲种中,只有天津时调是名副其实的本土曲种,而其他五个曲种主要诞生在外省市。为什么外省市曲种能够成为天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因为这些曲种在天津得以迅猛发展,并大多在天津产生了流派。这也正说明天津曲艺也包括非遗项目的主要特点——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高玉琮说。
  天津何以能成为曲艺沃土?高玉琮认为,天津六个非遗曲种的传承自始至终不曾间断,且每一代都有优秀传人。在他看来,传承,不仅在艺术的继承者之间传递,也在观众中代有传人。“任何一个曲种,一旦没有观众欣赏,这个曲种就会消失。所以观众是曲种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天津观众爱曲艺,懂曲艺,也因此保证了天津曲艺的曲种多样化,发展多元化,农村曲种城市化。外来曲种成为天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是最大的特点,良好的氛围则是传承的根本保证”。


                              2018-06-19
                               (新闻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