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文化部外联局联合召开
“文化睦邻工程”工作方案专家论证会

 
     
  

  为落实文化部领导关于加强边境文化建设的指示要求,根据文化部外联局的安排,2016年6月20日,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与外联局联合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和地方文化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对“文化睦邻工程”工作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外联局局长助理王晨、发展中心主任李宏以及外联局、发展中心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主持会议。
  会上,外联局对“文化睦邻工程”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作了说明,发展中心汇报了“文化睦邻工程”工作方案(讨论稿)的主要内容。“文化睦邻工程”旨在配合中央对周边外交工作大局和“十三五”时期国内文化工作全局,贯彻落实周边外宣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将作为文化部“十三五”时期边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边疆省区和周边国家推广实施。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和外联局相关处室代表对“文化睦邻工程”工作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实施步骤等作了论证,重点就该项目涉及的文化睦邻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文化睦邻数字文化资源开发与定制、文化睦邻示范项目评选以及文化睦邻志愿者招募等进行了讨论研究。专家组认为,“文化睦邻工程”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对周边外交工作大局和“十三五”时期国内文化工作全局,对于推动实现以文化稳边固边兴边,以文化睦邻安邻富邻,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对内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意义;工作方案总体上具有合理性、 可行性,实施步骤明确,保障措施有力,专家组原则上通过“文化睦邻工程”工作方案。此外,专家组建议在工作方案基础上尽快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文化睦邻区域范围,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与当地文化特色和现有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紧密结合,创造国内联动机制,打造文化传播品牌。
  发展中心主任李宏指出,实施“文化睦邻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和文化部要求、推进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发展中心近年来实施的“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项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紧扣边境地区实际文化需求,加强基层站点设施设备配置,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了边境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实施“文化睦邻工程”提供了实践基础。“文化睦邻工程”应注重发展与睦邻国家群众的“文化生活关系”,注重形成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造血”机制。发展中心将积极配合文化部外联局深入调研,精准发力,按照专家组意见完善工作方案,同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基层站点的设置和特色资源的开发工作,推动形成加强边境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外联局局长助理王晨指出, 实施“文化睦邻工程”要结合“两学一做”,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解决边境外宣和文化安全两大关切,坚持资源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明确示范导向功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形成符合实际、推动发展的项目标准。就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互联网+”优势对于实施好“文化睦邻工程”的重要作用;依托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中国文化网络电视项目,加大不同区域、多种语言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定制化服务;要明确方向、列出指标,引导和鼓励地方创建不同类型的示范项目,打造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边境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灵活推进, 探索推广;搭建文化产业合作平台, 有序开展文化贸易。


                               2016-06-29
                             (新闻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