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由北京学研究基地、 首都博物馆联办的第18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汇聚一堂,研讨京津冀文脉传承与协同发展,为三地的文化认同与融合发展献计献策。
“京津冀三地文化认同有着先天‘基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向千龙网记者解释说,从区域文化上看,京津冀三地都属于中华文化圈中的一个亚文化共同体,也就是华北平原文化圈。而从历史文化上看,京津冀三地长期处于同一政府部门的管辖,被归入直隶省的管辖范围,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化区域的京津冀文化圈。再从经济文化上看,自从明清以来,京津冀三地就已经形成了互补互给的经济共同体。因此,京津冀三地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有着文化形态趋同性质。当居住在一个区域里的人们认可自己的区域文化时,就产生了和谐积极的氛围,从而形成了整体的凝聚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重大国家战略。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攻坚克难过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厘清三地历史文脉的形成和发展线索,探求历史文脉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历史文脉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海淀区委、 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 天津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北方学院、河北省邯郸赵文化研究所、 张家口市政协、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等京津冀三地的130多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政府部门的工作者、地方学术团体的文化研究者,围绕京津冀文化圈的话题,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跨学科、多层面的广泛交流。其会议成果将为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的协同发展提供辅助决策。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 北京学研究基地自从成立以来, 一直秉持“立足北京 研究北京 服务北京”的学术宗旨,是一个既注重理论研究,又联系实际情况、多学科交叉互动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推进北京文化建设与城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有利于北京学研究基地、 与会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及时把握相关学术研究动态,提升理论认识,紧密联系实际,为京津冀的文脉传承与协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6-06-27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