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一家亲”“天涯若比邻”。在一次对台文化遗产交流活动接近尾声之际,当来自海峡对岸的朋友和大陆书法家共同落笔写下这十个字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一定要回去告诉我的学生,中华文化的根在这里!”一位来自台南的中学语文老师激动的说。
这仅仅是五年来,笔者从事对港澳台文化遗产交流中最最常见的一幕。
“十二五”期间,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经济交往日益加深,而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正是支撑这种繁荣稳定发展大局的柱石之一。在文化遗产交流“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对港澳台文化遗产交流工作始终坚持大局意识,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责任心,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对港澳台交流项目,切实维护好国家核心利益。
夯实交流基础 强化传统项目
“十二五”期间,对港澳台文化遗产工作继续强化在展览交流等传统项目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家文物局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文物展览项目。“十二五”期间,共举办了31项赴香港展览, 8项香港引进展览; 25项赴澳门展览,4项澳门引进展览; 42项赴台湾展览。其中, 不乏引起巨大反响的展览项目。2011年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使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与“无用师卷”在分离361年后终于实现了“山水合璧”,成为两岸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该展览在台北展出盛况空前。 据统计,为期3个月的展出共接待观众81万人次,并创造了台北故宫单日接待观众19941人的最高纪录。2012年, 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为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在香港举办的“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展览,在展品数量及一级品比例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说,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国家大统一局面,包括香港在内的岭南地区正式被纳入当时中央政府的管治范围。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时举办这个展览具有特殊意义。
为改变对台文物展览交流集中于台北等大城市的现状,根据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国家文物局从2012年开始实施中小型文物展览入岛计划,与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就连续五年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以佛教艺术为主题的系列文物展览达成共识。目前,该系列展览从2012开始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每届观展人数均在70万人以上,并于2013年开辟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为第二展地,开创了大陆博物馆展览首次进入台东展出的历史。
巩固交流机制 打造明星平台
2011年,国家文物局与香港、澳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签署《国家文物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协议》及《国家文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关于深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框架。在该框架下,国家文物局与港澳文化遗产主管部门以年度工作组会议的形式进行机制性交流,使内地与港澳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展览、人员培训与交流、打击文物走私等方面的合作制度化、常态化。
由国家文物局发起 ,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 、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研讨会”目前已经成为文化遗产领域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共同参与的第一个机制性交流平台和明星品牌,在四地轮流举办。2013年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2015年在台湾举办了第二届,并拟于2017年在香港举办第三届。研讨会以“分享、交流、发展”为宗旨,集中展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化遗产再利用的成果,探讨和交流各自的实践经验。标志着探寻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发展之路已成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标志着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向着更深入、更务实的方向发展。
此外,“十二五”以来,“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专业人士互访项目”在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成熟的合作模式下,作为两岸文化遗产专业领域交流的机制性项目继续发挥作用。
突出交流重点 实现轰动效果
2014年,台湾星云大师接受信众捐赠一尊佛首。 经鉴定,该尊佛首与现收藏于河北省的幽居寺释迦牟尼造像佛身相吻合,为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被盗的国家珍贵文物。星云大师发愿将佛首无偿捐回大陆,并于2014年12月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捐赠协议。2015年5月23日,在海峡两岸逾3000名民众的见证下,“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赠仪式”在佛光山举行。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星云大师出席捐赠典礼并致辞。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以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的名义,接受了星云大师递交的捐赠证书,并与星云大师共同为佛像身首合璧揭幕并致辞。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对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 CNN以及路透社等媒体均以“两岸合璧”“两岸见证”“两岸携手保护文化遗产”等为主题对仪式现场及此次捐赠进行了大量深入报道。
两岸合力促成珍贵文物回归大陆,展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和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也成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在两岸文化遗产交流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支持青少年工作 传承中华文化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也是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保护者和实践者,让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同根同源的思想是港澳台文化遗产交流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十二五”期间,对港澳台青少年工作成为对港澳台文化遗产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邀请台湾中南部历史教师赴陕西参加“中华历史研习营”。研习营活动通过让历史教师们深入体验中华文化遗产,了解大陆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参与研习营活动的台南新丰高中陈淑君老师在感言里写道“如果华夏文明是一座山,周秦汉唐便是攻顶的径;如果周秦汉唐是一片洋,陕西就是通洋的江。此行,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
此外,澳门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志愿团体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及台湾高等院校也是“十二五”期间对港澳台文化青少年工作的重点支持对象。
“十二五”期间,文化遗产交流已经成为对港澳台交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的大背景下, 对港澳台文化遗产交流已经成为联系海峡两岸、 维系内地与港澳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对增进两岸三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01-15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