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召开工作站研讨会
 
     
  

  12月14日,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工作站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并举行成都工作站挂牌仪式。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陆寿麟、黄克忠、周保中、马家郁等专家,以及出土木漆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各工作站代表参加。
  罗静扼要回顾了10年来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的发展。2004年,为了解决行业科研力量薄弱、分散,创新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国家文物局尝试创新体制机制,开始设立重点科研基地。目前,已先后批准设立22家重点科研基地。2009年,国家文物局进一步明确,重点科研基地要成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人才孵化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国际合作中心。2012年,开始在各省建设工作站,以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快人才培养。出土木漆器、古代壁画、陶质彩绘文物等基地是建立工作站的试点基地。
  罗静肯定了基地“十二五” 期间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创新成果, 同时要求基地切实做好 “ 十三五”战略谋划,将已经成熟实用的技术尽快向技术标准转移;加强基础研究,尽快实现从技术向技术科学转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工程以及专利授权等方式,加快成果的转移、扩散范围,让亟待修复的木漆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出土木漆器保护基地是200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首批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已从当年的5人发展成为50多人的队伍,建立起了长沙、成都、安徽、 山东、扬州、兰州等6个工作站。基地主任吴顺清介绍了基地及工作站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科研成果。各工作站代表也交流了工作站的工作和科研信息。
  科研基地建立工作站, 培养一批人才、 锻炼一支队伍,解决本领域文物保护的困难和问题,以项目带动研究,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是一种多学科、多单位的紧密协作,形成了双赢多赢的模式。与会专家为此点赞,并对工作站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希望进一步完善基地与工作站的管理与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引领全国、组织全国,以切实疏通行业科研与保护的瓶颈;加强应用技术和材料的理论研究,并建档追踪,将保护方法、标准推广到国际,以确立中国文物保护的国际地位。

                                   2015-12-22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