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召开
世界范围内十项田野考古发现奖和十一项考古研究成果奖出炉
 
     
  

  12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上海市市长杨雄、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内相关单位代表,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等近400人参加开幕式。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创办于2013年,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与利用。它是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现代意义的国际平台。论坛致力于创新与合作,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考古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定期评选和发布世界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选定研究主题开展主题演讲、 公众讲座及分组讨论。 世界考古论坛由来自世界各地考古学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150余名咨询委员和近40名评审委员构成, 咨询委员负责提名或帮助推荐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评审委员负责对推荐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评选。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考古学探索”。在开幕式上,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伦福儒勋爵被授予“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随后颁发“世界考古论坛奖”,表彰近三年来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或富有创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考古学研究成果。
  论坛在14日至16日安排获奖代表进行学术演讲,并开展系列学术和公众考古讲座。
  本届论坛评审委员会从93项提名中评选出40项入围项目和21项最终入选项目。
  田野考古发掘奖:10项
  1.托马斯·艾默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揭秘北美印地安人建立的最早城市:卡霍基亚遗址东圣路易斯区的再发现和大规模发掘
  2.马塞拉·弗兰基潘(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 土耳其马拉蒂亚狮子山遗址最早的宫殿区: 国家起源新说
  3.娜塔莉亚·博罗斯马克(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诺音乌拉古塚发掘新收获:中亚游牧人群的隐秘生活
  4.索尼娅·哈曼德(美国石溪大学):技术的黎明:肯尼亚图卡纳湖发现距今330万年石器
  5.皮埃尔·塔利(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埃及瓦迪伊尔加尔夫第四王朝胡夫法老时期海港的发现
  6.卢奇奥·费奥里尼(意大利佩鲁贾大学):伊特鲁里亚古城塔尔奎尼亚海港的格拉维斯卡希腊贸易站:苏里与卡娃塔圣所的最新发掘
  7.塞尔希奥·戈麦斯·查韦斯(墨西哥国家人类与历史研究所):墨西哥特奥蒂瓦坎羽蛇神庙地下隧道的调查
  8.约翰·查普曼、碧希尔卡·盖达尔斯卡(英国杜伦大学):欧洲的早期城市化?乌克兰特里波耶文化巨型遗址
  9.周必素(中国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伟民(中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勤(中国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西南土司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帝国扩张及其与边疆的动态关系
  10.臧振华、李匡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台湾>): 抢救考古揭示台湾5000年的历史
  考古研究成果奖:11项
  1.琳达·曼萨尼拉(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城中的多族群中心族邑特奥潘察科
  2.伊恩·霍德(美国斯坦福大学):恰塔土丘:安纳托利亚早期社会的发展
  3.安纳托利·杰烈维扬科(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欧亚大陆人群的三大迁徙:人类的起源及其在西南亚、南亚、东亚、东南亚及高加索地区的迁徙
  4.艾米·博佳德、艾米·斯特琳(英国牛津大学):从最早的农业到最早的城市:从农业实践的发展探讨欧亚大陆西部城市社会的起源
  5.李奥纳多·洛佩斯· 卢汉(墨西哥国家人类与历史研究所):阿兹特克大神庙计划: 找寻墨西哥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圣地
  6.威廉·道尔、詹姆斯·文特、萨拉·赫尔(美国西南沙漠考古研究所):美国西南部最早的农业
  7.阿拉斯戴尔·惠特尔、亚历山大·贝利斯(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署):逝去的时光:高分辨率放射性碳素测年与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年代模拟分析
  8.史蒂芬·申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欧洲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进化
  9.艾斯克·威勒斯勒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欧亚大陆青铜时代人群基因体研究
  10.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丁·琼斯(英国剑桥大学)、 刘歆益(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黍和粟的起源与传播
  11.诺曼·哈蒙德(英国剑桥大学):奎洛:玛雅文明的经济和社会起源

                                   2015-12-15
                                      (新闻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