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国家图书馆“十二五”期间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十二五”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中值得书写的五年。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转型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强音。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界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化事业纲领性文件陆续发布,我国图书馆界第一部法律《公共图书馆法》得到加速推进,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全覆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等合作模式历经多年发展后渐入佳境,勇于创新的图书馆人又在提升服务效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法人治理、引入社会力量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跨系统、跨行业图书馆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近十余年来国家对图书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切实投入为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一加速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则在“十二五”期间以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来,使人振奋,令人鼓舞。
  “十二五”也是国家图书馆发展进程中值得记住的五年。这一时期,刚刚走过百年的国家图书馆一如既往地将自身发展置于全国图书馆事业变革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开展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总馆南区维修改造完成,馆舍面积增加至28万平方米,稳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中文外借和少儿服务面积均扩大近一倍,读者阅览环境更加舒适;国图艺术中心重整开业,为京城百姓提供了一个陶冶情操、 享受文化生活的新去处;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立项, 为保证国家重要文献的战略安全筑造了“最后一道防线”; 2015年底馆藏文献将达3500万册(件),并以每年近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网络信息资源、活态记忆资源也已经成为国家总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文献保障;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 开辟了图书馆与博物馆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使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珍贵典籍生动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国家级公共开放课程平台“国图公开课”正式上线,为公众免费提供高品质终身教育资源;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中心、 中国边疆文献研究中心建成,举办“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图片展,出版“东京审判”系列资料,为国防、外交等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服务;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协同全国省、市级公共图书馆, 为社会公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广播电视网的数字文化服务;在全国推进中华古籍和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工作, 海外中华古籍调查工作启动,珍贵古籍的数字化回归不再遥远;配合“一带一路”战略, 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图书馆开展合作,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支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务实推进。回首这五年,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图书馆事业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为带动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十二五”即将走远,“十三五”转瞬即到。 对国家而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 对国家图书馆而言,“十三五”时期是延续历史辉煌取得新的更大发展的五年,也是为实现新百年梦想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我们将继续秉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办馆宗旨,继承和发扬百年传承的国图精神,致力于将国家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最好、世界领先”的图书馆,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支持和推广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中心与新型智库,成为图书馆界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示范基地,成为联结国内外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服务机构的开放合作平台。

                                   2015-12-1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