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5日, 第二届天津国际歌剧舞剧节又将迎来两部特色剧作;来自“南曲戏文”发源之地的温州市越剧团将携《大唐骊歌》及《荆钗记》一新一老两部作品首次登上天津大剧院舞台。28日下午,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黄燕舞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国家一级演员郑曼丽, 优秀青年演员邵梦岚亮相剧院,与天津媒体、越剧爱好者见面交流,分享两部剧目的精彩看点。三位主创自信表示,即使是在缺乏越剧基础的北方,只要观众亲自看过这两出戏,就一定会爱上越剧。
见面会一开始, 黄燕舞首先代表剧团向天津的越剧爱好者表示感谢。 她谈到,虽然剧团是第一次在天津演出,但与这里的戏迷朋友已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早在1998年,剧团受邀赴京演出《荆钗记》时,天津的爱好者便专程到北京看演出。而在2000年,剧团赴山西、内蒙古演出时,得知剧团乘坐的列车将经过天津,天津的越剧爱好者更是专程前往站台迎接。黄燕舞动情回忆,当时正值冬天,火车到站时已是凌晨两点钟,天津的越剧爱好者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手捧鲜花与纪念品迎接剧团成员,而火车停靠时间其实只有15分钟。这次经历让剧团全体都深受感动,时隔多年终于能来天津演出,对剧团而言,也是一次圆梦之旅。
据黄燕舞介绍,即将亮相天津的《荆钗记》为1997年复排改编版本,是剧团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之一;《大唐骊歌》则是近两年剧团的新编剧目。其中,《荆钗记》自推出至今连演不衰,是剧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而《大唐骊歌》则是剧团当下发展的新起点。选择这两部剧目来津,也是颇具深意。特别是《荆钗记》一剧,自推出至今已演出超过900场, 主演也由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汤丽芳等人变更为黄燕舞为代表的中青年演员,剧团的传承蕴含其中。
此外,《大唐骊歌》是《荆钗记》的两位主创张思聪、杨小青的再次合作,两部剧都充分体现了南戏特色,而除了传统越剧唱段,其音乐还融入了温州当地的民歌民谣及瓯剧元素,舞美设计上还能看到温州标志景点江心屿的影子。
黄燕舞回忆说,自己刚开始排演《荆钗记》时,是自己的老师、越剧名家汤丽芳手把手交出来的。2003年,自己的演出还能看到老师的影子;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出与感悟,如今再演《荆钗记》已有了自己的演出风格。谈及新戏《大唐骊歌》,黄燕舞表示,导演杨小青在排演之初就要求全体演员从人物出发,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而不要固化于程式化的动作。 因此, 这出戏可算作是以现代人视角诠释,对年轻观众而言,也一定是非常精彩的。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郑曼丽在见面会上表示,此次来津演出,自己在《荆钗记》与《大唐骊歌》两部戏中均有演出。 其中, 《荆钗记》里自己将扮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而《大唐骊歌》里自己则将“反串”出演武则天。
据郑曼丽透露,自1997年至今,除两位主演做了更换外,《荆钗记》始终保持着首演时的原班人马;18年间,自己也始终在演出这部剧。而《大唐骊歌》则让专攻老生的自己有机会饰演了“女人中的女人”武则天。“我当初进团学的是花旦,但后来各种机缘巧合转成了老生。没想到退休之后,竟然有机会演女性角色了。这是对我是个挑战,但能得到这样一个角色,我非常开心。”
在《大唐骊歌》中,温州市越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邵梦岚将饰演太平公主。她表示,最初与郑曼丽、黄燕舞等前辈合作压力很大, 但经过演出磨合,自己也在逐步适应。 《荆钗记》与《大唐骊歌》继承了南戏的传统底蕴,希望自己也能以更完美的表演与观众见面。邵梦岚谈到,自己在少女形象的塑造上并没有太大把握,针对脱胎于影视剧《大明宫词》的《大唐骊歌》,自己也特别参考了周迅等演员的表演。
本次见面会吸引了天津众多越剧爱好者参加。郑曼丽谈到,天津有很多业余越剧团体,自己也一直通过网络与越剧爱好者交流、 关注他们的动向,同其中很多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了, 越剧爱好者们的热情让自己非常感动。
此次在越剧基础尚不浓厚的天津演出,郑曼丽表示,相信以《荆钗记》、《大唐骊歌》为代表的越剧能跨越地域,观众只要进了剧场,一定会发现“原来现在的越剧这么好看”。她同时希望,这两部剧目能成为更多人喜欢越剧的起点。
见面会最后,三位主创分别演唱了《荆钗记》及《大唐骊歌》中的经典选段。
2015-11-29
(新闻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