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部官网消息, 为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部、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有关高校、设计企业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培训。该计划将从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入手,逐步扩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领域。
通知指出,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研修,委托相关高校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培训。 研习, 组织中青年传承人进入高校工作室、实验室及设计企业研究学习,通过手工实践与设计、学术、高新技术的跨界交流,解决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瓶颈问题。普及培训,委托相关高校对传统工艺项目学徒或从业者进行普及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养、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水平和实用程度。
此外,研修、研习、普及培训时长1—2个月。各高校每年组织3—5期。研修班每期不少于20名学员,普及培训班每期不少于60名学员,研习每期不超过8名学员。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10万人次。
通知要求 , 各高校应充分发挥相关学科专业优势, 构建“通识课+专业课+参观交流+实践”的教育教学体系,完善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考察观摩、交流研讨、作品展示的培训模式。课程安排要充分考虑受训人群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施教,坚持问题导向、作品导向,坚持案例教学,保证通俗易懂。专业课程要把握好非遗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地方和民族文化。
据悉 , 文化部 、 教育部按年度遴选高校和设计企业等单位参与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 2016年度计划遴选50—60所高校和20—30家设计企业。
2015-11-23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