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建立民间艺术家创作基地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名民间艺人宁河“安家”
 
     
  

  8月13日,“成立天津市百名民间艺术家创作基地”研讨会在宁河兴家民俗博物馆举行, 这也标志着民间艺术家创作基地正式成立。 它将为民间艺术家们提供研发、展示和教学空间,通过“互联网+”建立网络交流展销平台,为艺术家们提供宣传销售的新契机,并利用宁河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产业互动,为本市的民俗艺术带来新的活力。
  据介绍,首批进驻创作基地的民间艺术家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民俗艺术的从业者,涵盖书法、年画、剪纸、泥塑、葫芦制作、宫灯制作、毛猴制作等十余个项目。在谈到目前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时,许多人表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传承。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周记宫灯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年逾七旬的周荣彬告诉记者,“民间艺术家大多是各自为战,各自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单打独斗’,不成气候。这样既不利于同行间的学习交流,也容易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在技艺的传承上,虽然现在我的儿子、孙子都对制作宫灯的技艺感兴趣,但一门艺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摒弃传统家族传承观念,扩大社会传承的范围。我也希望通过创作基地的建立,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加大社会传承的力量,让民间艺术真正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兴家民俗博物馆馆长马振得告诉记者:“我们定位的传承,不是完全照搬传统,而是要大胆创新。要在不离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不脱离时代要求,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制定产品标准方面,没有技术标准的产品与废品无异,对进入基地的艺术家,按行业进行归类指导,组织建立市场开发团队,为艺术家服务。”

                                   2015-08-1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