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中国艺术家多彩纷呈亮相威尼斯

 
     
  

  在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多彩纷呈。展会的中国馆内以多媒体形式艺术呈现的作品,表达了中国艺术家对于传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艺术家也通过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无尽的创意。
  与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一样,中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各显其能的同时,都表达了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忧虑、期待和憧憬,不同程度契合了本届双年展“全世界的未来”的主题。
  在中国馆里, 视觉媒体的形象解读使观众得以较快地理解艺术家表达的内涵。 电视大屏上的 “ 和民工跳舞”、湖南民间歌舞,以及浸泡在水池中的多把提琴,都通过对现实的关切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思考。
  据中国馆负责人孙妤介绍,中国馆的主题是“民间的未来”,策展人并未拘泥于传统的题材和体裁,而是选取了4位跨界艺术家,利用西方时下流行的绘画形式、照片影像、装置艺术、交响音乐、 三维动画等载体相结合的方式,向观者传达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
  来自意大利的游客维罗妮卡·迪肯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自己以前去过中国,但此次在中国馆通过影像视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中国”,看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感到很震撼。她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才是她非常期待看到的中国艺术作品。
  在香港馆中,艺术家曾建华通过声光的变化传达了关于人类生活的基本哲学;在澳门馆, 缪鹏飞通过一些文革时期的日用品表现了他走向艺术之路的艰难历程;台湾艺术家张耀煌以主题“苍生问”、 台湾艺术家吴天章以主题“别说再见”分别通过油画和视频形式表达了他们对人和世界的思考。
  在展示当代艺术现状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也不乏坚持将中国文化传统深入细致介绍给世界的中国艺术家。本届展会上的潘公凯个展是为一例。展馆现场有6间比较宽敞的书房,内设中国传统条案和太师椅等, 桌上摆放文房四宝和中国古代大师字画的复制品。观者就坐后可面对墙壁上投影电视了解古代大师的绘画技法和书写笔法,从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墨应用的渊源。策展人杨杰认为, 展览通过当代艺术家潘公凯与5位前辈用中国画特有的方式进行“艺术对话”,并采用作品实物和多媒体影像、声音、气味等并置的方式,将对话进行综合展示与呈现,使观者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
  尽管要看全中国艺术家的展览需要在威尼斯花很多时间去寻找、观赏并理解,但从整体看,中国或华人艺术家通过本届展会呈现的表达方式各有所长,他们都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吸取了来自西方的思考方式和创作技法,使作品能够获得更多受众的了解和理解,并不刻意追求“阳春白雪”的效果,表现出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情怀。

                                  2015-07-07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