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焦点访谈》聚焦公共文化新保障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城里人看电影,看戏、看比赛都不算事,可是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想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享受是件很难的事。这种文化资源的不均衡状态持续了很多年。从今年开始,这样的现状就要开始改变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份文件被很多专家称之为公共文化新政。
  意见分为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7部分共26条。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当前我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一样,是老百姓应该享有的权利, 可是多年来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因为重经济,轻文化的理念的制约等原因,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在大城市,人们很容易就能享受到各种文化设施带来的服务,可在偏远地区,想看场电影都很难。这一次出台的新政,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而最让一些专家兴奋的是,在意见之后专门有一个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标准》主要明确了2015至2020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政府保障范围。它以表格的形式,让大家对内容一目了然,而且要求非常明确:“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 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比例不少于1至3部”, “县级以上设立公共体育场”,“为每个县配备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
  这份意见就像一张扎实的文化民生“施工图”,按照这份图纸, 公共文化服务要干成什么样?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钱从哪来?每个方案的环节步骤都有详细的规定。
  按照意见和标准,今后,对百姓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观看演出、参加文体活动和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等基本文化权益,就像最低生活保障一样,政府明确了文化生活的保障底线,细化了每一项应该享受的内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永恒表示:“新政的意义在于界定了现阶段老百姓的公共文化权益,明确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保障责任,同时出台了指导标准,实际上也是面向老百姓文化服务的承诺。”
  享受文化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每个人的权利。这次出台的意见和标准,让老百姓对自己应该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政府应该向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有了明确的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了施工图,还得有扎扎实实施工细则,才能把这份普惠文化民生的改革新政从蓝图化为现实。
  http://www.wenming.cn/syjj/sp_syjj/201502/t20150201_2431546.shtml

                                       2015-02-0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