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京港对话: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11月25日,京港文化创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交流探讨阶段,京港两地来自学界、业界的六位嘉宾就京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重在实践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首先发言。他提到,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人才是第一位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教育问题。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从根本上讲,培养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他表示,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大学教育以讨论和参与式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但是,他也提出,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以目前的情况来讲,政府、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统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北京尚巴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薛运达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文化创意人才如何与企业进行对接,是目前为止面临的最大问题。校企合作进行了20多年,进展十分缓慢。其中,与相关制度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薛运达介绍,尚巴文化实行“343”模式,其中,园区30%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作为人才孵化器,为青年文创人才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此外,薛运达还在研讨会上表示,尚巴文化产业集团将在北京位于CBD的园区内, 为香港的青年创意人才提供5000平米的空间,引导香港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来京发展。薛运达向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表示,整个项目正在洽谈当中,希望借此推动京港两地文化创意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即实践性强。所以,内地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现有的模式,大力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
  未来文化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最为重要
  来自香港的威汉营销传播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陈一枬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候讲到,互联网为中国带来了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好机遇 。 她表示,互联网时代有三个最重要的特点, 即移动社交化、 品牌的电商化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 她提出 , 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能再仅仅依靠卖“设计”而生存 , 而是要卖“idea”,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内地的香港广告界人士,她强调说,香港企业在内地发展,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在发展的高度、广度和速度上有所提升。
  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晖认为,未来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文化创意企业要提供的是综合性的设计需求而并非单一的设计服务。所以,如何整合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并加以贯通,是文化创意企业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泛亚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达从设计服务业与金融的融合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早期的设计行业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业,是“被动”的行业。因此,很多人并不认为设计行业与金融会产生关系。但是,设计服务企业上市,使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设计行业先进的理念去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甚至引领整个社会的文化潮流。
  “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谈到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时,陈一枬认为,文化传播应该是渗透式,也就是品牌文化的打造。人在购买一件商品的同时,也是在购买商品背后的价值观。所以,文化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文化的兼容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刘兴达表示,文化“走出去”的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产品有独特的文化底蕴。通俗的来讲,就是使自己的产品有“卖点”。此外,还可以通过并购当地的文化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发展环境。薛运达则认为,文化“走出去”不应是强制性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中国的文化已经在世界广泛传播,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品牌。
  宋慰祖最后补充到,“文化走出去”和“文化产业走出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表示,“文化走出去”需要顺其自然、潜移默化,而“文化产业走出去”则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营销、并购等手段,使我国的文化企业更好地在世界立足。

                                     2014-11-26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