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听昆曲仿佛经历文化洗礼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现身南开园畅谈《牡丹亭》

 
     
  

  “祝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90岁生日快乐!”作为叶嘉莹90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首场讲座,昨天(9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现身南开大学,为广大学子带来了一场“青春版《牡丹亭》10年之旅”的讲座。台大求学时,白先勇常去旁听叶嘉莹老师的《诗选》,“叶先生讲起课来真是如沐春风,你一听就希望下课铃不要敲”。
  省身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的场景让白先勇又回忆起10年前在南开的一幕,“2004年,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八十寿辰,我第一次来到南开做讲座,提到了昆曲《牡丹亭》,当场就有很多学生希望来南开演。当时学生们的热情出人意料,转年我们就在南开连演三天,场场爆满。很多学生提前几个小时来排队,手里还拿着大馒头。  1300人的大礼堂坐满了人,外面还有几百人进不来。2006年,我们又演了两次《牡丹亭》,效果非常好。”连续三年的美好记忆,让白先勇觉得自己和南开是有缘分的,“南开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学府,有这么多人喜欢昆曲不是偶然现象。”10年里, 白先勇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了232场,但目前的境况仍不能令他满意:“现在国内的戏曲演出市场并不乐观,并非年轻人不喜欢,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看。现在的中国人在迫切寻求文化认同,但我们的文化传承似乎在十九世纪后就被一刀斩断了。”
  说起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认为这是“两岸戏曲文化菁英共同打造的一项文化工程”。讲座中,白先勇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与昆曲的不解之缘。“我第一次看到昆曲是在抗战胜利后, 梅兰芳先生8年后第一次来上海演出,演的就是昆曲《游园惊梦》。当时我只有10岁,只觉得看着热闹,虽看不懂,但音乐婉转缠绵让我印象深刻。”39年后,机缘巧合下白先勇和叶嘉莹先生一同再次欣赏了昆曲《游园惊梦》,“接触愈深越发觉这门艺术真的了不得”,也是在那时他“动心起念”,认定“这门艺术绝对不能衰微下去”。真正促成青春版《牡丹亭》的问世,则是2002年白先勇在香港的一次讲座,“当时要讲的是昆曲,听众是一群中学生,为了吸引他们,我把题目确定为‘昆曲中的男欢女爱’,又找来俊男美女现场边演边讲,同学们听得很起劲,还踊跃发问,给了我很大灵感,可以说这就是后来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雏形。”
  当下,外来商业文化的巨大冲击也让白先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之前,首先要‘顾本’,不知己怎知彼。我希望能够借昆曲为媒介启发国人对于美的认同。听昆曲就像进行一种文化仪式,仿佛让人经历了一次文化洗礼。”

                                      
                                      2014-05-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