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以行动促进文化合作

 
     
  

  3月24日,我们共同签署了中国与荷兰两国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
  这份新的备忘录旨在拓展中荷两国文化合作,加深双方互相了解。
  自中荷两国于2005年起决定以正式签约形式加深文化关系以来,这是我们两国之间的第五份备忘录,它标志着中荷两国文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已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与荷兰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两国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在过去的400年里, 荷兰商人一直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开展生意往来, 使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自17世纪始便风靡荷兰, 成为人人喜爱的必需品;1896年,李鸿章在其欧美之旅中造访荷兰,成为第一位到访荷兰的中国外交官。直至今日,中国人有时仍会将海牙著名的库豪斯酒店称为“李鸿章酒店”。在该酒店的嘉宾留言簿上,迄今还保存着李鸿章留下的诗句,描写他如何享受在荷兰的时光。
  今天,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而近年来荷兰的文化领域也在蓬勃创新。 在中国,文化的生产、扶持、平台发展迅猛,民众对文化及文化产品的欣赏需求与日俱增;而在荷兰,为了实现2020年使荷兰成为欧洲最具创意经济体的目标,各文化基金和机构正在经历战略性的变革,以使其工作更具跨界性、协作性和国际性。
  在如此充满活力的环境下,中荷双方都有许多可以互鉴之处。本备忘录旨在把握这种活力,重点关注中荷双方交流潜力最大的领域。本备忘录的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以行动为基础,另一个就是聚焦关键领域。
  1.创意产业是创新的动力来源。我们两国已经开始了若干关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涉及清洁能源、洁净空气、水资源管理和宜居环境等诸多主题。另一些项目则包括如何通过设立健康的文化区域来扶持产业的整体化发展等。另外,荷兰今年还将主办亚欧文化部长会议,把“创意产业”列为会议及其周边更广泛活动的主要议题。
  2.博物馆能反映我们社会的精神追求,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本备忘录基础上,中荷两国不久将开展一项大规模的博物馆合作项目,内容包括培训、访学交流、比较研究和互换展览等。中国将于今年夏天派一个博物馆专家代表团访荷,世界知名的荷兰梵高博物馆则将在中国开设第一期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主题为藏品管理与保护。 从长远来看,这项大规模合作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政策对话平台, 以便共同探讨两国博物馆未来如何发展、如何提升组织与运营能力,以及中荷之间如何互相学习了解等内容。
  3.电影与纪录片能激发我们的想象与创意,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中荷两国目前正在商签一份联合制作协议,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汇聚专业人才、创意和知识,为大众制作更加精彩的电影。中国参与联合制作的电影在全球院线越来越受欢迎,展示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活力。国际知名的荷兰电影节,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和鹿特丹电影节上,每年都会上映许多中国电影。作为呼应,荷兰于2013年在中国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旨在通过举办一年一次的在线电影节,让更多中国观众观赏到荷兰电影。
  展望未来,这份备忘录为我们下一代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去年夏天,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都与荷兰的相应机构达成了加强合作的意愿。同时,我们也在关注相对较为新兴的文化领域发展,比如电子舞蹈音乐等。
  回顾过往,我们仍记得2013年,在这份备忘录签署前夕,南京博物馆在荷兰成功举办了一次明代文物展。今年,中国将会迎来更多的经典荷兰作品,如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来华巡演以及荷兰舞蹈剧团的在华演出。在本文件的新框架下,我们希望未来能促成更多类似的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动,我们看到,文化是一种能把人们连在一起的力量。文化交流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能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个时代的重要社会与政治问题,如城市化、绿色科技、食品安全等。虽然,迥异的背景有时会导致我们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更深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领域的交流,则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跨越隔阂,更好地互相理解。
  总的来说,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文化共同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在21世纪也将涌现出更多像高罗佩(1910—1967,外交官,作家,汉学家)以及狄仁杰(高罗佩笔下的著名人物)这样的中荷文化关系代表性人物。在当前中荷文化发展欣欣向荣的形势下,带着在文化领域进一步密切合作的决心,我们相信,我们今天创造的文化沃土,一定能带来明天的累累硕果。
                                     2014-03-26 
                                   (新闻来源:文化传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