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文化网讯 “文化共享工程多媒体资源建设培训班圆满结束,祝各位学员返程一路平安, 下次培训班再见。”主持人话音未落,中央文干院教学楼报告厅内响起了热烈掌声。来自文化共享工程33个省级分中心、22个支中心和有关单位的115位学员热情相拥,依依话别。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多媒体资源建设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完成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任务,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于1月5日至11日在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基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文化共享工程多媒体资源建设培训班,这是发展中心在2014年新年伊始举办的第一个培训班。
在本次培训班上,发展中心邀请的中国传媒大学5位老师先后讲授了电视编导、纪录片创作、 电视策划与写作、电视画面编辑、电视摄影造型等内容,请有关专家讲授了多媒体资源库建设。这些业务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们的授课,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和赞誉,学员们反映: 教授们讲课视野广阔、高屋建瓴、 条理分明、体系严谨、语言风趣、举例鲜活、条分缕析、循循善诱。厦门市支中心陈林说:“参加培训的第一课,顿使我眼前一亮,第一次聆听全国最优秀的专业教师授课,这次安排的老师均是‘重量级’教授,见解独特,对基层存在的问题能一针见血,培训内容符合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实际,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效果相当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中心黄曦葶也谈到:“我从祖国南端抵达北京,一路舟车劳累, 原以为将要浑浑噩噩的度过几天,没想到,当我第二天拖着惺忪的睡眼去上课,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中国传媒大学高晓红教授的讲授深深吸引了我,使我精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讲,奋笔疾书做笔记,生怕错过她讲的每个要点。几天来,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几位大腕级老师影视专业精湛、知识渊博、语言风趣,让我深深折服、受益匪浅, 确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安徽省分中心刘宁等学员都反映,这期培训班课程设置新颖全面, 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师资力量强大,授课教师都是本专业、本领域具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每位老师都不是照本宣科地授课,他们用丰富鲜活的实例一段段、一步步地带我们走进范例片,仿佛我们也是这些片子的创作者,能够同步地去参与、去体味,使每位学员学有所得。
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课程设计有的放矢,学员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了认识,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上海市分中心陈颖说:“七天的学习,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和崭新的理念,更是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深层思考和对国家文化政策的深刻理解,激发了主动思索、深入探究的动力。”延边市支中心金龙天谈到:“在多媒体资源建设方面我是一个新兵,此次培训内容充实,专业性和指导性很强,使我对专题片制作及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课堂中老师们的博闻广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精彩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在图片、影像的拍摄和电视新闻的采写等方面获益非浅。”重庆群众艺术馆甘永锋也深有体会:“我是半路出家,对电视传媒一知半解,参加本次培训真正感觉如沐及时雨、如进加油站,对电视传媒在理念上得以提升,理论上得以丰富,业务上得以提高。” 山西省分中心刘鹏飞学习后深刻指出 :“每一个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就好比是建筑一座大楼的工程,选择地址、夯实地基、设计框架、外体包装等等,每一步的科学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从选题、出稿到制作、包装都需要组织行业内的专家来协助把关、验收,保证文献资源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性工作,提升建设项目的品质,力争打造精品,杜绝人力、 物力及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 东莞市支中心韩志锋、武汉市支中心刘祖荫、陈敏等学员都说,培训班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和逻辑条理性,各课程之间都具备共通性和实用性。通过专家教授们的悉心讲解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了一部好的专题片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例如好的选题、精彩的拍摄、感人的细节、准确的解说、优美的配音、流畅的剪辑等等。其中真实是电视专题节目的生命。江西省分中心万涛体会到:“这次培训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给了我全新的感受,令人振奋,发人深省。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我在观看各种新颖、充满内涵的片子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反思、醒悟,从而对自己、团队有了更深层次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思想、意识、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提升。”
为了提升学员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深度理解所学知识,培训班安排了专门时间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其中一个晚上的交流时间从18点半开始近22点才结束。33个省级分中心的学员不仅介绍了本省(市、区)工作情况,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山东省分中心李晓婷、 天津少儿支中心杨月说, 各省的交流活动使我们大开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学习了各馆在多媒体资源建设上取得的进展和经验,对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支中心的高大龙对建设详尽的地方民风民俗、地理环境资源数据库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说:“各地具有地理位置就近的优越条件、较权威的地方专家、较详实的地方资源、较深厚的家乡情感,这些是在纪录片创作中别人不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地市级图书馆能建设好地方资源数据库的优势。建议一些有能力的地市级图书馆,要珍惜自己城市所拥有的资源。 尽早建立完善本地详尽的地方精神资源数据库和宣传片。” 陕西省分中心霍晓焰建议:“发展中心能否对一些较为成熟的先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一套普遍可行的专题片制作规范流程以及相关的人才储备制度向全国推广,让后进地区的专题片制作早日走上正轨,效率得到提高。”福建省分中心余锦秀还对今后办班提出建议说:“课程时间安排每天6小时关于同一内容、同一主题的灌输, 容易引起人脑的疲劳,影响吸收,建议下次培训时可以两个不同主题的课程穿插安排。并建议在培训的第一堂课安排“破冰之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提高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成员友谊,可为日后的学习工作交流增色。
学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发展中心今后继续举办类似高水平的培训活动,以推动各地高水平地开展资源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2014-01-17
(新闻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