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最近一次出国演出, 是今年春节赴韩国、泰国、 菲律宾、印尼参加“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的慰侨之旅。 参与演出的歌手郭蓉对这次国外巡演记忆犹新。“2月21日晚,我们来到泰国孔敬市为5000余名华侨华人献演。当晚的节目以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京剧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舞蹈《金殿祝福》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自创的泰式舞蹈,演员华丽的服装、曼妙的舞姿融入各种泰国元素,令泰国观众十分惊喜。”
2月27日晚,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来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太阳城宴会厅, 接连表演舞蹈 《鼓打晴天》、《锦绣飞旋》、《年年有余》、《争奇斗艳》。“此次演出特意突出印尼文化元素,邀请当地舞者表演了印尼的传统舞蹈,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使我们对印尼舞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郭蓉说。
与国外艺术院团相互交流和学习对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来说尤为重要。 从1962年1月13日其前身中国东方歌舞团成立之日起,就肩负把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和表现中国人民生活的音乐舞蹈作品介绍给国内外观众,同时把外国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中国人民的任务。如今,中国东方歌舞团已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转制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样板和标兵,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依旧把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当成自身的重要任务,但就像集团的当前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样,集团走出去的目标也由文化交流走向了文化贸易。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谈到文化走出去时就像他点评“青歌赛”歌手一样犀利,他说:“目前,中国的文化走出去大多还是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层面。这样的演出一般由当地大使馆或华人商会安排,很多还是走到了国外的华人圈子里, 极少进入商业流通环节,也不能真正深入人心。 虽然国内演出团体到国外也有一些商业演出,但是比起那些世界著名演出团体到中国演出一票难求的盛况,中国还没有一个演艺集团可以做到。”
伴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文艺院团正在逐渐通过转制成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眼下这些正在国内市场上打拼的新生力量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顾欣认为,中国舞台剧目走出去的主要困难是渠道不够畅通。“中国剧目要走出去,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创作,符合他们的欣赏习惯。要想赢得国际市场,必须要有别出心裁的创意,要形成中国创意品牌。剧目制作机构必须具备寻找合适演员、组建富有市场运作经验的团队以及获取资金投入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中国的剧团和文化企业将自己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顾欣说。
从2010年到现在,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建立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上, 转制后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构建了东方歌舞团、中国歌舞团、东方民乐团、东方流行乐团、东方爱乐交响乐团等六大演出实体。集团下一步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放权、松绑,形成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现代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格局。顾欣认为,只有完成各部门的职能转变,才有可能打造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舞台精品,到那时,以文化贸易的方式走出去也就水到渠成。
在文化贸易中,对当地市场“门儿清”的演出营销机构,其作用也不容小觑,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计划在欧洲及美国、日本分别成立海外分公司,推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剧目走进国外主流市场。
2013-05-22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