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

 
  

  10月29日,北京港澳中心二楼大厅嘉宾云集, 充满温暖喜悦的气氛。由文化部主办, 文化部外联局、中国文化报社承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新书发行座谈会在此举办。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并致辞,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主持座谈会。周巍峙、王楚光、资华筠、金业勤、孟于、马长礼、郭淑珍、贾作光等文化界老领导、老同志、老艺术家代表及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等出席会议。来自外交部、国侨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文物局、外文局的代表,文化部各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各相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在座谈会上作重点发言。王楚光、资华筠、高莽、金业勤、贾作光、孟于等老同志也在座谈会上发言。
  蔡武首先代表文化部向出席座谈会的老领导、老同志、老艺术家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蔡武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制定了“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方针,对外文化交流成为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与外界打交道的极少数选择之一。回首当年那一段如诗如画、波澜壮阔的对外文化交流岁月,阅读和倾听老一辈艺术家的深情回忆和心路历程,使我们当代文化工作者充满了敬佩之情。可以说,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非常深远。
  蔡武说,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情况下外交的重要手段。当时,新中国和很多国家在政治上还没有建交,文化项目先行开路,拉近了新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为后来的外交发展披荆斩棘,担任先锋;早期对外文化交流也是整个对外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将歌剧、芭蕾、油画等西方经典文化不断地引入中国。中国文化在继承中推陈出新,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观世界文化发展史,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正是开放和包容;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优秀艺术人才的成长摇篮。那段时期, 对外文化交流在开拓文化事业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 梅兰芳、周巍峙、田华、王昆、贾作光、资华筠等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走向和活跃在国际舞台,在他们的培养和影响下,一代又一代文艺人才和文化干部茁壮成长,肩负起了中国文化建设的重任;早期对外文化交流也是对外文化工作者一份最好的历史教材。通过老同志的回忆和讲述,我们更加清醒深刻地看到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所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看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事业的亲切关怀,看到新中国如何冲破西方势力的封锁、围堵,走向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展现“光明中国”“文化中国”的一系列精彩瞬间;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文化外交事业的精神财富。那段历史光彩夺目,凝聚和闪烁了一代文化工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对事业、对艺术的追求。
  蔡武指出,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几代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标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同149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我国在世界82个国家设立了96个使领馆文化处(组),在海外建立了13个中国文化中心,还有一批文化中心正在商签、筹建当中。“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相约北京”“中非文化聚焦”等重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与交流不断深入。对外文化传播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探索新渠道、搭建新平台。另外,随着中俄、中美、中英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文交流被提到推动双边关系的战略层面,并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国家间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对港澳台文化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蔡武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精神力量和事业指南。今天,《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出版了,翻开这本墨香四溢的新书,一份厚重历史感、一份感动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饮水思源,老一辈艺术家心系祖国的高尚情怀、奉献精神,对艺术永无止境的执着追求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集中体现,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赵少华在会上表示, 在文化部党组的重视与关心下,2009年5月,由文化部外联局牵头,中国文化报社、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参与,共同启动了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系列宣传纪念项目。 3年多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协作下,这一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和有序推进。中国文化报社的记者共采访了50多位老同志,发表了38篇系列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与积极的评价。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通过采访近30位老艺术家,拍摄、记录了60多个小时的珍贵视频资料。
  赵少华表示,该项工作是文化部抢救早期对外文化交流历史,填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交流档案空白的重要工作。同时,这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保护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应尽之责。这项抢救工作将作为长期工程开展下去,有关单位将认真落实好后续工作,完成好采访、拍摄、宣传片的制作工作。
  刘承萱在发言中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老一代文化工作者根据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在复杂恶劣的历史背景下, 在艰苦环境甚至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那些曾经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已逐渐老去,甚至很多已相继辞世。作为亲历者,他们带走了很多珍贵的记忆和令人感动的历史片段。为了挽救这些珍贵的资料,在老艺术家的积极倡议下,在蔡武部长、赵少华副部长的亲切关怀下,在文化部外联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 中国文化报社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 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任务,在《中国文化报》开办《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纪念专栏,并在此基础上结集出版,组织编辑《金色记忆》一书。他说,阅读《金色记忆》,重温早期文化交流的艰苦与磨难,感受老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所走过的风风雨雨,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文化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更大更多的成绩。
  参加座谈会的老同志们对《 金色记忆 》一书的内容和设计给予了充分的赞扬和肯定,并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 座谈会结束之前, 蔡武向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大学赠送了《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一书,并和老同志们一起参观了“金色记忆”图片展。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侯湘华从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手中接受了图书收藏证书。
  座谈会现场还演示了中国文化报社与天智通达公司合作推出的苹果iPad版《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 该书将于近期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 iPad版《金色记忆》不但收录了纸版图书的全部文字和图片,还包含了部分老艺术家近期和早期的影像资料和音乐配乐, 比纸版图书增加了100余幅老照片,令人耳目一新。
  由蔡武题写封面、赵少华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一书是关于1949年至1966年间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口述回忆录。 该书共收录38篇文章、3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中国文化报社国际文化部的数位记者,通过多次走访周巍峙、田华、王昆、吴祖强、资华筠、郑小瑛等老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记录下他们记忆中的难忘故事,真实记载和生动呈现了新中国早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往事,抢救性地收集、整理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其中,不少史实和图片属首次披露。

                                     2012-10-30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