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界碑亭》:京剧歌剧交流对话

 
  

  一部尘封在德国德累斯顿图书馆的巴洛克风格歌剧《中国女人》,无意中被钟情于中国京剧的德国作曲家贡德曼翻阅, 于是经中德双方艺术家之手,一部中西合璧的歌剧、京剧《界碑亭》诞生了。10月9日、10日,“中德混血”的《界碑亭》从德国来到北京,登上了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
  两种古典艺术的融合
  1992年,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贡德曼来到中国戏曲学院留学一年,学习中国古典戏剧。这段历尽艰辛的求学经历,让中国京剧的种子深埋在了他的心底。
  回国后,贡德曼在德国一直从事交响乐和电影音乐的创作,但当他发现了由德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夫·维利巴·格鲁克创作的歌剧《中国女人》的剧本后,那根属于京剧的心弦被拨动了。于是,贡德曼便与自己的老师、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奎生携手将这部作品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界碑亭》 讲述了丁含香与杨增寿2位中国人和4位欧洲人偶然在“界碑亭”相遇, 他们闲话各自的艺术情趣, 施展各自的才艺, 最终在艺术中相互了解和融合。该剧融合了中国京剧、昆曲和鲜明巴洛克风格的歌剧因素,是一台风格特别的跨界混搭演出。
  “‘界碑亭’是个虚拟的空间,我们想表达中西两种艺术形式跨国界相互交流的意思。”编剧奎生说,为了能更好地展现中国的戏曲文化,他将昆曲《林冲夜奔》和京剧《天女散花》两折戏融入其中。“西方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都很悲壮,在中国戏曲中,林冲是个悲剧式的英雄,两者的风格更容易结合。另外,《林冲夜奔》和《天女散花》两折戏都是载歌载舞的,能够体现京剧的本体美。”
  而贡德曼对于歌剧与京剧的融合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还很年轻,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乐队也很小,可以说是歌剧的雏形。而中国戏曲同样是一门古典艺术,两者的融合会带给观众古典的享受。欧洲很多年轻人不看歌剧,他们关注的是流行音乐,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我们希望用这种尝试让两国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传统艺术。”
  《界碑亭》的演出由国家京剧院与德国世界乐团通力合作。2010年,《界碑亭》在德国波茨坦音乐节开幕式的首演,引起了极大关注,德国观众对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换服装的场景颇感新鲜,特别是全剧结束时关羽以骑马舞刀的形象出场,观众更是起立鼓掌。今年,《界碑亭》在德国勒沃库森成功演出后,终于登上了北京的舞台。
  古意大利语配京白
  大幕还未拉开,乐队先奏响了演出的《序曲》。这《序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节奏强烈、旋律精致,大量装饰音的运用让乐曲极尽奢华,而京剧“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以及京剧打击乐的加入,让乐曲不仅增添了“京味儿”,也多了一分俏皮。
  红色丝绒大幕缓缓拉开,被设计成镜子的侧幕让整个表演区域增加了纵深感,道具也深得京剧“一桌二椅”的精髓, 仅仅摆放了4张京剧表演常用的椅子。“演员可以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模样,也可以看到自己表演时其他人的表情和反应。”贡德曼说,舞台上的镜子不仅寓意着双方的了解和交流,还有着深层次的哲学意味。
  演出中, 4位德国歌剧演员身着巴洛克时期的华丽服装,有的甚至唱着古意大利语,而国家京剧院的演员则以全套京剧扮相登场,念着京白。双方各自展示自己民族艺术的精华,情到深处,歌剧演员甚至舞起了天女的长绸。结尾时,6位演员更是合唱了一首全新谱写的点题旋律。演出结束,全场观众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梅兰芳”与“布莱希特”的交流
  10月10日,歌剧、京剧《界碑亭》座谈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中德双方的创作者和10余位戏剧界、音乐界的专家共话此次合作的友谊。
  “将歌剧和京剧这两种非常成熟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实属不易。然而创作者将两种艺术形式在一部戏中平行推出,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中央歌剧院指挥许知俊认为,《界碑亭》剧本的创作是成功的,而在音乐上的“无缝衔接”更值得推崇。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田志平将演员们的表演以画比喻,“4位德国歌剧演员的表演是油画,而2位中国京剧演员是水墨画,这种写实与写意搭配的组合妙不可言。”
  在《界碑亭》的演出中,无论是歌剧演员还是京剧演员都完全“不插电”,这种弃用“胸麦”的表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以前我们的京剧演出都是没有扩音设备的,后来因为剧场的限制等原因,都开始用起了‘胸麦’。这样虽然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演出效果,但是演员们的功夫就退步了。”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尹晓东说,在今后京剧的演出中,要鼓励演员摘掉“胸麦”。
  对于此次意义深远的合作,尹晓东认为,《界碑亭》实现了上世纪梅兰芳与布莱希特两位大师没有实现的交流。
  “文化交流的目的不只是认识别人,还要认清自身。《界碑亭》是一出中外交流对话的剧目,在对话的过程中发现相似的地方,这样才有共同的出发点。但是我们要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发现不足、看到问题,这才是戏曲发展的动力。”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说,希望《界碑亭》能作为中德戏剧界交流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2012-10-18
                                    (新闻来源:文化传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