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文化创意产业掀两岸合作新“浪潮”

 
  

  由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联合主办的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合作座谈会近日在台北举行。逾40位两岸产官学界代表,围绕两岸文创产业发展、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文创园区在文创发展上的定位等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据了解,这次研讨会是海协会与海基会商定的年度互访交流项目之一。研讨会相当热络,达成多项共识,与会代表普遍认为, 两岸文创业可在原创、市场和人才部分合作, 相关部门应通过设立基金等形式,建立沟通平台,集合两地创意人才共同研发,推动两地文创业做大做强,并可考虑签署两岸文创合作协议。
  发展文创业 两岸大不同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近年来,伴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化,两岸都将文创产业列为新兴重点产业并致力于发展,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相关的博览会、论坛、产业合作及交流互访,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热络频繁。
  “虽然大陆的‘十二五’规划与台湾的‘黄金十年’政策都将文创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但两岸文创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专家吕存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文创产业发展而言,两岸各有优缺点,台湾拥有丰沛的人才与创意,但内需市场过小,产业化进展受限;而大陆有广大的市场与丰沛资金,且有丰富文化遗产与诸多历史遗迹,但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无法鼓励人们进行创新。未来两岸文创产业如能相辅相成,由大陆的资金与资源结合台湾的人才与创意优势,在市场上必然大有可为。此外,吕存诚指出,两岸发展文创产业的过程中都创设了文创园区,但其定位与功能也大不相同。大陆各地发展文创园区,政府着重于提供业者土地与空间,而台湾不仅提供场地,更将文创园区作为平台,积极为业者提供合作机会。
  在台湾中华文创学会荣誉会长杨奉琛看来,两岸发展文创业的差异还表现在民间与政府的参与力量比例,台湾总是民间力量多一点,而大陆则是政府参与多一点。
  取长补短 建华人文创品牌
  两岸发展文创业虽然走出各具特色的道路,但是,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研讨会上则指出,从大趋势的角度来看,现阶段两岸探求文创产业的合作,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备。
  江丙坤表示,两岸几乎在同一时段开始积极推动文创产业;两岸相邻具地利之便,直航后往来更加便捷;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资源、语言相通,互动无碍。“两岸若能截长补短,共享语言文化互通的优势,在文创产业上携手合作,一定能互蒙其利。”他并建议,两岸短期内可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产业群,长期可透过共同开发、制作、经营文创品牌,共同走向世界舞台。
  对于江丙坤的建议,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则认为,两岸拥有5000年的丰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优势,有着两岸和平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又有ECFA后续服务业贸易协商纳入文创产业的共识与契机,两岸应抓住机遇,配合两岸政策支持, 为升级转型寻找出路, 使文创产业成为两岸经济成长的新机会。“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资产,其丰富内涵是两岸共同的宝藏、共同的商机,在两岸合作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携手建立华人文创品牌,‘华流’的时代必将到来。”
  文创合作盼政策加速
  “两岸在文创领域的合作需要尽快发展。”赴台参加研讨会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台湾具有完备文创产业理念、并拥有开展文创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大陆则拥有充沛资金、庞大市场与高消费能力,两岸相关主管部门若能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将可发挥优势互补,共同开展新时期的文创产业合作新局。
  曾五度访台、与台湾产官学界多次探索推动两岸文创业合作的范周表示,他曾实地参访台湾各地文创产业,研讨两岸文创业合作的各种可能性,他认为目前两岸文创业所处合作阶段还有许多方面待突破。
  对此,海协会副秘书长马晓光也表示,现阶段两岸文创业透过民间平台交流相当热络,但许多市场障碍仍需要回到官方平台沟通了解,授权两会协商。
  谈到未来可能合作方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在研讨会上指出,可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业界合作,在文创园区或创意设计方面,增强两岸互补性;二是两岸一起开拓市场,结合台湾精致产品及大陆广大的市场。梅松表示, 目前两岸有很好的合作平台,例如每年4月的海峡两岸文化创意展、每年10月在北京的文博会,未来将会扩大这平台,吸引更多产业参与展示交易。
  “两岸文化合作是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基于同文同种。”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盘耸表示,两岸文创业者原本就有合作的优势,台湾应与大陆携手拓展国际市场,未来发展将不可限量。


                                    2012-09-17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