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2年5月5日,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齐聚中国上海,出席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通过一系列会议、会晤、会谈、宴请,以及共同游览霓虹璀璨的黄浦江夜景,三国文化部长进一步加强了友谊和共识,不但共同谱写了东亚国家乃至亚洲国家文化合作的新篇章,也为历史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动人记忆。
2012年5月5日,对于在上海参加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的中日韩三国的文化人士来说,肯定会留下美好和难忘的人生回忆。这一天不但是“斗指东南,万物至此皆长大”的农历立夏,也是农历四月十五月亮最圆的日子。当晚游走在黄浦江上空的那轮明亮完美的皓月,也仿佛喜庆地宣告着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会议的圆满成功。
在这次会议期间,“和而不同”“共生·创新·和谐”等思想得到了一致的认同和赞许。三国文化部长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签署了《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海行动计划(2012年至2014年)》,这标志着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迈入了新阶段。高效务实的中日、中韩和日韩文化部长的双边会谈,也为三国间的双边文化关系增添了友好合作的精神动力。有关专家认为,加快推动全方位的文化合作步伐,大力提升东亚文化魅力,打造亚洲文化的核心凝聚力,提高亚洲文化的软实力,正成为东亚三国的一致目标和共同追求。
握手:共同担负起文化的责任
此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韩建交20周年的年份举办,三国文化部长从历史的责任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大局出发,自觉地承担起一份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平野博文、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崔光植在共同签署《上海行动计划》之后,三双手不约而同地紧紧握在了一起,成为本次会议一个动人亮点。
人们注意到,3位文化部长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从政经历。蔡武部长是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在北京大学教过书,长期从事国家对外工作,曾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平野博文大臣曾在松下电器工作过,担任过日本民主党副干事长和内阁官房长官等重要职务;崔光植长官是韩国古代史博士,在韩国高丽大学教过书,曾任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和韩国文化财厅厅长。 比较宽阔的工作视野, 也使得3个人在考虑文化工作时, 能够站得更高,面向未来,面向青少年, 具有一种宏观的气度和胸襟。虽然3位部长年龄相仿,但是蔡武部长在签约仪式结束之后拍摄非常关键的“握手”照时,亲切地把细算起来年龄最长的平野博文礼让到中间的位置,赢得了日韩代表团的由衷敬意。
自从2007年举办首次中日韩文化部长论坛、 发表《南通宣言》之后, 三国文化部长又分别聚会于韩国济州(2008年)、日本奈良(2011年),发表了《济州宣言》和《奈良宣言》。实践表明,三国文化部长的会晤机制为加强和深化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会议既标志着三国文化部长第二轮会晤的开启,也标志着三国文化首脑已经从彼此认知、增进了解,转到心有默契、携手合作。平野博文一周之内两次来中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两国文化科学领域的关系密切。此时举行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无疑是一次将中日韩文化领域合作向更广和更深的有力推动。会议以《行动计划》替代《宣言》文件,从框架式文件向务实的具体项目落实文件转换,也是三国文化合作换代升级的醒目风向标。
上海会议所签署和发表的《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海行动计划(2012年至2014年)》文件,涵盖了三国同意和认可的“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举办“东亚艺术节”、配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举办文化活动、推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与合作、加强文化产业领域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具体内容,令人颇感鼓舞和振奋。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张爱平主持了此次部长会议。中方出席人员还有上海文广局局长胡劲军、文化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陈发奋、外联局亚洲处处长王晨等。日本方面出席人员还有文化厅长官近藤诚一、文化厅长官官方审议官芝田政之等。韩国方面出席的人员还有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文化艺术局局长方宣圭、长官政策辅助官金镇国等。
高效:日程紧凑内容实在
三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在中国上海以极高的效率达成了相当一致的文化合作共识。记者注意到,在5月4日晚上举行的中日韩文化部司局级高官会上,中方主持人、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张爱平引领日韩文化高官们开了一个言简意赅的会。会议讨论了《上海行动计划》,研究了明年在韩国举行的三国部长会议,充分表达了各自的主张。以往要花几个小时讨论的问题,半个小时就达成了一致。仔细打听才知,原来,“功夫在诗外”。会议之前,所有的文本都发到各个代表团的手中,大家做足了会前功课,有备而来。
在5月5日上午的三国文化部长会议上,各位部长的发言都很精辟,提纲挈领,观点鲜明。蔡武做了题为《深化合作 共创未来》的主旨发言。 会间不足半个小时的茶歇时间也被用来讨论问题或接受媒体采访。蔡武在会上提出的3点倡议和关于三国在传统文化、 文化人力资源培训、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文化产业合作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具体建议, 很快得到了日韩两国代表团的同意。这3点倡议一是重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共建精神家园;二是深化文化务实交流,夯实中日韩三国合作基础;三是大胆创新思维,提升东亚文化魅力。蔡武还提议尽快开启“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并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东亚文化节”,也得到日韩代表团的支持。其实,在三国文化部长会议上,一些好的建议已经不分你我,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会议发言中,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重点强调了加强青少年文化交流、深化文化产业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而通过相互交流,保护本国文化特色、提高东亚整体文化竞争力和文化魅力也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平野博文特别有兴致地谈了他对“东亚文化之都”的看法,他说,“东亚文化之都”其实就是共生、创新与和谐。 这个构想最早是在2010年5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由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来的。他提出在东亚选定一个城市作为艺术之都,在那里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请东亚各地区的人们都来参加,这一被选定的城市将作为东亚文化艺术的推广基地,通过该城市将东亚的文化传播到整个世界,以便进一步促进东亚地区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他进一步希望各有关国家能够在国内设立相应的委员会,在2013年于韩国举行的第五次三国文化部长会议上, 具体选定2014年的“东亚文化之都”,选出中日韩三国各一个城市,一共3个城市,在2014年第一次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
崔光植说,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每年会面一次,共同协商文化发展活跃交流的方案,其意义非常深远。中日韩三国的文化财产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少,三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非常卓越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拥有了很多现代艺术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众文化产品。华流、韩流、日流正在世界各地掀起热潮。他倡议,定期举行推进文化艺术教育的交流活动,将中日韩首脑会议作为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在中日韩首脑会议期间定期举行文化艺术活动,并期待今年5月在韩国举办的丽水世博会上,“中国日”和“日本日”的活动能够很好地体现各自国家的文化精髓。
接下来的双边会晤和会谈,话题丰富却丝毫也不冗长,继续着本次文化峰会的经典节奏和经典效率。有趣的是,日本大臣和韩国长官都打着红色的领带。然后,蔡武、平野博文、崔光植和所有会议代表来到了上海展览中心,参加了为配合此次文化部长会议而举办的中日韩画廊精品展开幕式,三国文化部长还扎扎实实地一一参观了展览,与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画廊代表和美术家亲切交流。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和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也参加了开幕式。
忙忙碌碌的一天,丰富多样的成果,如此出色的会议安排,感动了日本和韩国的两位文化掌门人,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了对会议主办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承办方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衷心感谢。看到上海文广局局长胡劲军和副局长贝兆健这一对黄金搭档无论多忙,脸上总是露出轻松的笑容,人们对上海文化人的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幸运:崔光植度过59岁生日
5月5日是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崔光植长官59周岁的生日,所有与会代表都对他的生日竟然来得如此凑巧颇感惊喜。在当晚上海市市长韩正举行的宴请活动上,崔光植收获了东道主送来的情真意切的生日蛋糕和精美礼物。宴会之前,由中国文化部蔡武部长赠送的祝福鲜花就已经被送到了崔光植的房间。日本代表团也送来了十分温暖的生日礼物。吹完蜡烛的崔光植连声说,自己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不在家里度过生日,在中国上海度过的这个生日令他终生难忘和无限感动。他表示,按照中国虚岁说法,他已经60岁了,60岁是从大叔变为大爷的年龄,他可真是非常开心。作为寿星,他在晚宴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韩国民歌,触景生情,心潮澎湃,歌声深沉。他一再鞠躬致谢,一再开心微笑,现场的气氛欢乐而充满感动。
夜晚,三国文化部长又与三国代表团成员一起,乘船畅游了美丽迷人的黄浦江。仰望着一轮皎洁的满月,眺望着灯火璀璨的沿江建筑,呼吸着清爽宜人的徐徐晚风,大家品尝着桌上精致的茶点,在茶香悠悠中,在优雅怡然的氛围中,亲切地交谈着……
5月5日,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这个见证过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建筑见证了中日韩文化关系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时刻: 东亚最重要的3个国家的文化首脑,在此开启了三国文化关系的新阶段,翻开了亚洲国家文化合作的崭新一页,也为新时期三国全面关系的发展,寻找到可以走入彼此内心的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2012-05-14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