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澳大利亚文学周“2012年中澳出版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知名出版商、作家、数字和网络运营商, 以及国际知名出版机构驻华代表、版权代理人等近200人出席。作为中澳出版人交流和合作的有效平台,本届论坛在汇聚多方资源、达成项目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间有关中澳版权贸易和交流的一些经验和建议也极具参考价值。
哪种图书在中澳畅销
论坛上, 中澳嘉宾分别介绍了两国出版界的现状, 分享了各自的营销经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出版社的Greg Bain表示, 在澳大利亚,一本畅销书需要具备知名作者、好的促销人员,以及广泛的受众等要素。而好的出版商应了解如何建立编辑和作者的关系, 如何使用手上资源进行宣传营销。 关于图书怎样才能在澳大利亚畅销,他建议要充分利用媒体, 如找出关键性的媒体人物;不断追踪媒体发布,使用书评、摘录、访谈、网络视频剪辑、社交网络,让作者和读者建立联系。
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蒋蕾则分享了引进《史蒂夫·乔布斯传》的营销案例。2011年10月24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乔布斯传》简体中文版全球同步上市,首周销量超过67万册,截至2012年1月,销量超过200万册。蒋蕾称,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想象力和执行力是灵魂。具体经验包括:实施渠道限价政策,即为避免成为电商价格战的牺牲品, 采取各渠道销售折扣不得低于七五折;精确到小时的生产销售管理,印制、物流、发行人员的密切沟通和无缝衔接;作为信息发源地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与新浪微博、腾讯官网、优酷视频、苏宁易购等合作,跨行业整合资源,等等。
中国图书如何走出去
至于中国图书如何在海外市场畅销,Bain称,中国作者需要获得更多的曝光率,以便认识更多出版商,将他们的著作翻译成外语。Andrew Nurnberg&Associate的Jackie Huang则指出,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 英文材料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 英语在版权贸易中还是通用语言, 如果想进入国外市场, 必须给国外出版商、编辑展示好的英文材料。此外,中国书籍还要进一步了解西方市场的需求,学会展示自己,吸引编辑的眼球。iZDOT是一家向出版商、作者及其他媒介的创作者提供服务,协助其在网上推广作品的网上交易平台。其代表Gary Isaacs也指出,很多中国图书翻译的质量并不是很好,需要找到迎合国外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的翻译方式,以及更适合西方背景的图书设计和发行方式。
中国企鹅图书公司负责人分享了在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上的两点体会:一是国际内容的本土运作,即充分理解外国品牌的含义,注重系列品牌书的运作,并与国外版权方有效沟通,在营销和销售上实现本地化。二是本土内容的全球运作。企鹅每年推出5至8本中国题材的英文版图书,选题只考虑目标市场的需求,运用企鹅的全球销售网络搞发行。
伟力环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栋建议,产品设计之初就要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确保产品在出生的第一天就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他以中澳合作的《中国——新长征》项目为例,指出该书从一开始就以全球化为目标。他说,中国图书走出去,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题。比如“新长征”就是通过记录中国部分省份的变化,真实、生动地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中国——新长征》项目将摄影记者分派到11个省市选景拍摄,然后在澳大利亚进行图片的筛选、后期编辑等。该书在今年3月底可以完成出版,希望借伦敦书展向全世界发布。
数字时代的版权贸易
澳大利亚ACER出版社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其总经理Annemarie Rolls表示,在数字出版这一旅程上,公司也处于学习阶段。 “去年6月份我们实现了数字出版上线。数字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探索各种出版形式。”
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阮怀伟说, 中国的图书销售市场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00年前,以纸质销售为主体; 第二阶段截止到今年初, 传统销售形式与电子商务结合,拓展新生出电子书,在一个公共平台上交流。 “传统出版社必须面对现代技术变革, 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消费更加直接、 快捷, 影响到中国销售模式转型……电子书今后该怎么定价,出版人、作者都要深思。”
今年2月份, 京东商城实现了电子图书的上线。 对此, 负责京东商城图书音像销售的资深图书出版人石涛说,目前这一市场仍然比较混乱。 电子书和纸书的运作规律很不一样;此外,盗版问题也令人深感困扰,以前侵权的是一些小网站,但近些年来侵权和盗版主流变成了百度、苹果这样的大公司。他说,目前的发展形势证明,手机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种阅读渠道。
Gary Isaacs则称, 在电子书定价方面,也可以尝试一些新兴模式,缩小作者、读者、出版商之间的距离。比如出版商不确定要收多少钱,可以免费提供几个章节,看看受欢迎程度,然后根据自己的销售预期定价。
2012-03-26
(新闻来源:文化传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