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受到蒙古读者的青睐

 
  

  自2011年4月29日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启用以来, 在中国文化部外联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的配套建设日臻完善, 占地近200平米的图书阅览室配备中文图书3600多册(套)、报刊杂志90多种,音像资料、互联网信息服务也基本配套。文化中心主动通过蒙古国媒体报道、与各大中小学校联系等措施,努力扩大影响,建立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据初步统计,近10个月来读者达1800人次,使文化中心的图书阅览和信息服务功能逐渐显现出来。
  图书阅览室读者的70%来自学校,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深造汉语的重要场所。
  据统计,在乌兰巴托地区设有汉语授课专业并有中国公派汉语教师的13所高等院校和几所设有初级汉语课的中小学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来图书阅览室学习汉语。他们感到中国文化中心位居蒙古国目前最好的写字楼,图书阅览室宽敞明亮、环境安静舒适、图书资料门类较多,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好场所。蒙古国立大学、 蒙古国人文大学、乌兰巴托大学等几所大学翻译系的部分学生每天都来图书阅览室学习3个多小时。蒙古国立大学四年级学生塔米尔、奥登其木格在图书阅览室一边阅读课外读物,一边借助辞典完成汉译蒙实习译作20000多字。 蒙古国人文大学三年级三班的10多名学生来图书阅览室博览群书,背诵中国古诗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故事。他们利用影像资料学习中国舞蹈,在汉语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自行编创了体现《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故事的舞蹈剧,在蒙古国人文大学外语学院举办的“第22届中国文化节”表演赛中获一等奖。查干娜、苏古尔夫等学生高兴地说,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不少汉语知识,也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既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也有利于我们汲取多元文化的营养。
  实用型人群将图书阅览室视为提高汉语水平、了解有关中国信息知识的重要场所。
  实用型人群包括蒙古国从事公务和与中国有商贸工作关系及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和闲暇时间来图书阅览室阅读有关中国时政、 经济方面的读物, 或者浏览中国国情及人文方面的报刊杂志、影像资料等。如在中国西安大学上学的蒙古国学生陶戈特吉日嘎乐利用2011年暑假,借助中国文化中心的汉蒙(旧蒙文)书刊和词典翻译出版了《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录一书。他说,我用所学知识把中国总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的思路和做法介绍给国人,以期相关机构和人士学习借鉴。蒙古国敖日公司中、蒙、加、日片区业务员巴依苏德坚持每周2——3次来图书阅览室阅读和观看文字、影像资料。他说,中国有很多绩优企业,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休闲型人群将图书阅览室作为了解中国民俗、欣赏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
  在图书阅览室的读者中也有一些专享中国文化的人士,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乌兰巴托市退休公务员恩赫玛一有闲暇,便来图书阅览室通过电脑观看中国电影或电视连续剧,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流连忘返。还有一位年逾80的老人专门前来欣赏反映中国清明、腊月二十三、过年等传统节日的影视光碟。她说,这与传统的蒙古节日很相似,中国的节日气氛更浓,我很爱看。
                                       2012-03-07
                                     (新闻来源:文化传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