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中国文化巧借移动平台出海

 
  

  龙年春节,北京怀柔田仙峪村,胡锦涛与村民们一起燃放鞭炮,祝愿新春快乐;甘肃庆阳十八里村,温家宝和村民共进午餐,起身为大家盛饺子;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纳斯达克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显示着中国五星红旗;缅甸仰光,唐人街举行舞狮比赛……
  每天,当人们捧读《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时候,同样内容已经登上移动互联网终端,传向世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信息、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节目等内容, 在苹果、安卓等应用商店中也可以及时看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作为提供应用程序源头的应用商店,已成为中国文化部门向全球受众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元素的新通道、新天地。
  “中国面孔”正在增多
  “春运季,迁徙季,一切为了回家团圆。1月8日至2月16日,2012年春运季。 国家发改委预估,客流总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在40天内帮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这段话,出自新近在苹果应用商店亮相的《中国文摘》(iDigest)。 现在,全球的苹果iPad用户都可在这里下载由中国外文局投入研发的这个中英文双版的“每周一款深度中国”文摘。
  2011年上半年,由国新办推出的“中国国新办”应用程序就已在苹果移动应用商店上线,提供中英文双语的政府白皮书电子书、新闻发布会视频等内容。
  此外,《中国全史》、《宋词三百首》、《红楼梦》、《西游记》等书籍,以及来自中国的工具类、游戏类等产品也已打开了这扇面对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传播的大门——如今,各类应用商店中有着“中国”印记的产品数量正逐步上升。
  相关专家指出,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具有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快速求变等特点,怎样抢夺他们的眼球和注意力,是对外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课题。
  “中国创造”潜力很大
  文化产品的背后,是开发者团队。
  如今,绝大部分应用商店里的中国产品,是由中国本土团队开发设计的。他们以其创新活力和开拓精神,成为展现中国形象的另一张面孔。
  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中国多数情况下处于跟随状态,跟在外国同行后面跑。而移动互联网的独特产业路径,使中国开发者第一次有了面对全球用户的机会。
  在各类排行榜上,不少由中国人开发的产品,如网易阅读、office办公助手、《二战风云》等,排名都相当不错。据介绍,在苹果iOS系统的应用开发中,中国开发者贡献的应用总量及收入约占总体的6%-8%。
  在美国知名媒体《PCWorld》去年底“2011年度最佳免费iOS应用程序”的评选中,获得第一名的是中国团队开发的海豚浏览器。到2011年6月,他们已在北美市场拥有千万用户, 并推出了包括中、英、俄、法、德、日、韩、阿拉伯等20种语言版本,还在美国设置了分支机构。
  据不完全估算, 现在,目前国内移动应用开发队伍已有50万-80万人。“无论是提交的产品量,还是收入规模,中国开发者在全球的占比都有希望达到15%-20%。”触控科技CEO陈昊芝如是预测。
  “中国元素”最为宝贵
  当然,前景美好,并不意味着触手可得。
  正如在应用商店中,上线只是第一步, 要想在几十万的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 要想被更多的用户关注和下载,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还需要持续的努力。
  “应用商店只是传播渠道,关键在于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杨伯溆表示。
  对中国的开发者而言,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代技术变革相融合,如何把握全球各地用户的不同需求,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洗去桌面互联网时代“山寨”烙印,如何提高中国本土移动应用商店的全球影响力……要做的还很多。
  在一些文化产品的创意和设计中,中国元素则成为重要因素。 网易CEO丁磊曾将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称为中国网游之所以能够和很多技术、艺术水平更高的国外网游一较高下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在中华文化的挖掘上,中国的文化团队还有大量的空间。

                                       2012-02-01
                                    (新闻来源:文化传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