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回望2011文化走出去

 
  

  NO.1 中国表演艺术集中走进美国主流艺术殿堂
  2011年9月至10月, “中国文化月”在美国举办。 期间, 一大批优秀中国表演艺术作品登上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舞台,芭蕾精品晚会《红色娘子军》片段、《天鹅湖》片段、《黄河》,话剧《天下第一楼》和《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昆曲《西厢记》等令美国观众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趣大幅提升。
  时隔两个多月,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的推动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又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上演。目前,民族舞剧《牡丹亭》团队已抵达美国,正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再次上演中国舞蹈艺术盛宴。
  中国表演艺术在美国的集中亮相,频率、水准、效果可谓空前。一则,这些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很高、代表性很强,着实具备给美国观众“解渴”的实力,既让希望一窥中国艺术的人大饱眼福,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艺术所持有的偏见和误读。二则,这些作品所登上的舞台是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堪称最高水平的主流艺术殿堂。直接走进这样的演出场所,无论对于艺术作品的再锤炼,还是对于幕后运作团队的成长而言,带来的都是有益经验。再则,如此演出规模有利于中国文化在美影响的持续升温,从而形成持久的品牌效应,保持美国观众的欣赏热情,形成观赏习惯。
  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业“国家队”携手托举本土优秀演艺作品登陆欧美著名剧院,排进他们的常规音乐季、演出季,无疑有助于中国表演艺术走入国外主流人群的文化生活和消费视野,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进军国际市场积累宝贵经验。
  NO.2 国家形象造势“世界的十字路口”
  2011年1月27日一大早,在纽约时报广场值班的保安格雷格发现,广场的电子屏格外醒目——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反复出现在6块电子屏上, 显示屏的侧面还有“感受中国”的英文字样。这部长达60秒的中国形象片,他看了好几遍,觉得“很过瘾”。在这部被称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版的短片中,中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如袁隆平、谭盾、郎朗、杨利伟、姚明、邓亚萍纷纷登场。这部形象片于1月17日至2月14日期间不间断播放,共计播放8400次。
  与此同时,纽约帝国大厦一层的大厅橱窗正在展示中国春节文化。这是在中国文化部的支持下,由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与帝国大厦联合举办的春节主题展览。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版和帝国大厦春节橱窗展,所利用的都是世界著名地标性建筑的影响力,让中国的文化形象直接进入了外国人的公共视野。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版最初播放时, 国内外均出现了巨大的争议声。 到现在,恐怕也没有人能评估这次亮相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 或许, 这部短片在美国播放的更大意义在于引领了一系列商业宣传片陆续走上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屏。 8月, 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 五粮液广告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放; 10月,华西村亮相电子屏;12月3日起, 苏州形象片连播62天……这一系列宣传片的轮番登场,在纽约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形成了持续的视觉冲击力。无论它们各自传达的主题是什么,在纽约人看来,它们都是“中国”。
  NO.3 央地合作展开海外“阵地战”
  截至2011年年底, 我国正式运营的海外文化中心已有9个, 包括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和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2011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运作上突出强调“央地合作”的理念,与福建、青海、上海、内蒙古、河南、陕西、天津等携手推出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海外参与者。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将文化走出去的阵地进一步前移,并连点成面,织就了一张能够不间断传播中华文化的世界性网络。这些中心不仅将中华文化送到了驻在国公众的家门口,也展现出中国和平、友好、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
  “央地合作”机制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成为构建全国对外文化工作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合作共建中国文化中心方面,呈现出合作日益密切、范围日趋宽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的特点。这一机制已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这个前沿阵地与作为“大后方”的各省区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NO.4 中国文化年首次走入亚非地区
  12月12日,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在安卡拉拉开序幕。继12月的专场演出和“彩绘丝路”大型展览亮相后,2012年1月至2月“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 4月中国电影节和土耳其国际儿童节中国主宾国活动,5月至7月伊斯坦布尔国际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 9月“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和“敦煌艺术大展”,10月中土两国国庆日活动以及12月中国文化年闭幕式将成为中国文化年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国曾在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规模盛大的中国文化年活动。这一次,中国文化年终于来到了亚非地区,因此,这一举措颇具开创性。虽说是我国在土耳其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像土耳其这样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生活充实、社会氛围和谐,这种交流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和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对微博、手机杂志、手机报的运用,意味着新型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得到了重视。
  NO.5 天创国际运营美国白宫剧院
  中国港中旅集团所属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先后6次赴美国考察, 最终购买了位于美国第三大演艺中心密苏里州布兰森市的1200个座位的白宫剧院,并投资注册成立了演出公司,使中国演艺团体第一次在美国市场拥有了自己的剧院。其制作的《功夫传奇》驻演白宫剧院,在票房上大获成功。该公司曾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优秀出口文化企业”;被文化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连续4年评选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对外文化贸易逆差一直是中国文化人与许多国人心中的痛。天创国际通过收购剧院,一举解决了市场终端问题,从而使中国演出团体由被人挑选、以卖劳务为生的供应商,转变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并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制作人。
  两年来, 天创国际成功地运营着这家剧院, 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打出了名气。可以说,天创国际的落地实践,闯出了一条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新路子。
  NO.6 国际合作给力本土音乐剧
  松雷文化集团2011年的动作不小。投资6000万元、首演于2007年的《蝶》获得了“韩国大邱音乐剧节”组委会的青睐。10月,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应邀参加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签署了2012年在香港商演15场、在台湾商演50场的演出合同。
  2011年,“松雷”还创作了世界首部魔术音乐剧《王牌游戏》,该剧将魔术与戏剧、音乐、舞蹈等诸多元素完美融合,开创了魔术音乐剧独特的艺术形式。该剧计划今年进军美国百老汇。
  “松雷”对于本土音乐剧走出去的执著令人感佩,其运营与管理模式则值得业内人士借鉴。要说“松雷”的成功有什么秘诀,一定少不了系列化、集约化、类型化、国际化的制作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其创作团队总是汇聚了国内外的顶尖制作人、 音乐剧领域的大腕级人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打造世界一流水准的音乐剧。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民营文化公司能像“松雷”一样,早日破茧成蝶,扬帆海外。
  NO.7 跨界舞剧行销全球
  11月11日,原创杂技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海上梦》在上海文化广场首度亮相即吸引了十多家海外演出商专程赶来观摩,结果,令人震撼的舞台效果征服了全场中外观众。目前,该剧已经签订了5年欧洲巡演的合同。
  《胡桃夹子·海上梦》在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基础上, 融入了近30%的新创作音乐,通过魔术、杂技、芭蕾舞、现代爵士舞、街舞、踢踏舞、艺术体操等多种东西方艺术形式,实现对剧目的现代表达与全新演绎。
  中国杂技与俄罗斯芭蕾,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艺术门类,在上海城市演艺有限公司和本土杂技团的努力下实现了完美融合。当一个个西方家庭仍对杂技芭蕾《天鹅湖》念念不忘时,新作《胡桃夹子·海上梦》的问世又勾起了老观众的观赏欲和新观众的好奇心。
  中国文化元素加上西方芭蕾艺术的形和西方经典故事的壳,《胡桃夹子·海上梦》这种跨界表演形式已成为上海城市演艺有限公司行销全球的品牌。上海城市演艺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并保持这种品牌优势。
  NO.8 原创动漫探路国际市场
  《梦回金沙城》入围奥斯卡候选名单,“80后”女漫画家夏达作品进军日本漫画界……中国原创动漫界涌现出的一批优秀作品,不断在世界动漫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原创动漫除了在内容生产上逐渐摸索出思路之外,在推动作品走出去的方式上也探索出两条道路。国内第一家上市动漫企业广东奥飞动漫在其动画片《火力少年王》海内外热播的局面下,利用公司海外办事处直接推动产品悠悠球销往国际市场;广东原创动力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借助迪士尼的海外渠道和国际化运作经验,“喜羊羊”迅速变身“国际羊”。
  无论是自主开发还是国际合作,这些企业和作品的成功都为中国的动漫企业、文化产品输出争了一口气。这些经验表明中国动漫不仅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在对外交流中练就“讲故事”的本领,也要进一步摸索海外市场运作规律,为国产动漫走出去找到更加平坦、宽阔的道路。


                                   2012-01-06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