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结对子”共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1中国驻外文化中心“央地合作”谱新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文化部提出“央地合作”计划,通过整合各地的文化资源,不但丰富了中国驻外文化中心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也为地方对外文化工作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地方对外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计划性,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合力。
  该计划一经推出,就引起各方的热烈反响。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各驻外文化中心与国内多个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由驻外文化中心提供展示和演出场地,国内各省市文化部门提供展览、演出、讲座、报告会等项目,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福建省文化厅:对口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8月4日至6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艺术和文化部部长丘尼率毛里求斯政府文化代表团于9月20日至28日访问中国。
  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民间文学、音乐、体育、杂技、美术、戏曲及手工艺等具有突出特点。2011年,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与福建省文化厅开展合作,邀请福建相关艺术团体、非遗项目、专家学者到毛里求斯进行展演与讲座,增进了毛里求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深化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8月5日,中国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和毛里求斯博物馆理事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福建文化联谊会和毛里求斯华商总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福建省和毛里求斯的对口文化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使中毛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拓展。
  谈及“央地合作”的优势与作用,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永健说:“一方面,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了走出去的通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也丰富多了。同时,‘央地合作’还分担了文化交流的成本,促进了中毛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亲上加亲“瑟棒!”
  自2008年11月中国文化部在贝宁举办“青海文化周”以来,青海省与贝宁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贝宁前文化、扫盲与国语促进部部长索格洛曾盛赞近年来青海省与贝宁之间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认为通过与青海的深入交流,贝宁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具体形式,学到了许多繁荣和发展文化的经验。
  “央地合作”的开展让原本就关系紧密的青海和贝宁 “亲上加亲”。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告诉记者,中心和青海省今年的合作项目包括:年初,由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掐丝、剪纸、舞龙舞狮短期培训班;3月,青海省经贸文化代表团访问贝宁;12月,青海艺术团访问贝宁;贝宁诗人赴青海参加诗歌节;贝宁舞蹈家赴青海进行非洲舞蹈教学等。
  5月15日至6月16日,贝宁“超级天使”舞蹈团团长Allade Coffi和舞蹈家Adjovi Aimma Eulalie来青海进行贝宁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交流。Allade在组织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他的不断鼓励下,学员们不但掌握了非洲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还学会了他最爱说的那句法语:“瑟棒!”(好!)。此次活动是“央地合作”计划中贝方来青海省交流的第一项内容,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对此精心研究、严密组织和妥当安排,共计交流教学18天、90课时,参加人员达380人次,编排非洲民族民间舞蹈6组。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花都掀起海派文化热潮
  4月18日拉开帷幕的“上海文化月”标志着“央地合作”已经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实施和运转起来。 文化月期间举办的多项精品展演和研讨交流,在文化艺术之都巴黎掀起了一波品鉴海派文化艺术的高潮。
  在巴黎举办“上海文化月”不但丰富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内容,同时也夯实了两国关系的社会群众基础,促进了两国贸易和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往来。据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介绍,“上海文化月”是中法两国地方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新形式,此项合作持续一年,将日常项目与重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共举办30多项品位高雅、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旨在丰富两国地方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中法友好合作关系全方位均衡发展。
  此次“上海文化月”各项展演活动精品尤其多,强调高水准、高质量,突出显示中央政府指导、地方省市实施、驻外文化中心搭台的三方强势合作。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全力合作,显示出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央地合作”的开拓性战略,以及中国驻外文化中心作为高层出访、推动文化软实力外交的可靠阵地已经基本成型。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积极参与当地慈善活动
  6月14日至1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代表团访问马耳他, 与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就“央地合作”项目展开深入商谈。
  3个月后的9月23日,中国内蒙古文化周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地中海会议中心开幕。包括内蒙古图片展、内蒙古手工艺展、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制作演示和内蒙古艺术团杂技歌舞晚会在内的诸多文化活动,向马耳他人介绍了风格独特、令人惊叹的内蒙古民间艺术。马耳他总统阿贝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他对内蒙古的宜人风光、建设成就、和谐生活大加赞赏,认为此次文化周展出的内蒙古图片和手工艺品,为马耳他人民进一步了解内蒙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阿贝拉总统还特别提到,在今年撤离利比亚中国公民的过程中,中方还帮助马耳他撤出了大量公民,马耳他人民对此深表感谢。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长期积极参与当地慈善公益事业。 据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顾洪兴介绍, 作为落实“央地合作” 而举办的年度系列活动, 文化周开幕当天的内蒙古艺术团杂技歌舞晚会与马耳他的慈善事业相结合,通过售票的方式,积极为马耳他社区福利基金募集善款, 还为马耳他100多位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入场观看的机会,受到了阿贝拉总统的高度赞赏。
  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河南省文化厅:少林文化吸引韩国投资
  近年来,河南省和韩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形成了以政府交流为主导,民间交流并举,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交流良好格局。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沈晓刚表示,河南省与中心的合作系2011年中国文化部推动的地方省市与驻外文化中心进行定点合作的重要内容,以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为平台,由河南省参与主办的对韩文化活动贯穿全年。
  5月6日, 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河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11年对韩文化传播年度合作启动仪式举办。 当天,河南文化周暨河南民俗艺术展开幕。河南文化周期间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在“你好·首尔”国际艺术节上举行河南杂技表演;在首尔东国大学举行“中韩文化研讨会”及图书捐赠活动;到韩国光州市进行文化产业考察,举行少林功夫和河南杂技表演、“中韩文化产业研讨会”,并与光州市政府签署文化产业合作意向书等。目前,光州市政府已与河南达成协议,出资3000万合作打造3D少林动漫电影和舞剧《太极》,这进一步扩大了河南与韩国的交流领域,提升了河南与韩国文化交流的水平。
  9月,开封盘鼓艺术团赴韩国参加2011首尔鼓乐艺术节,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赴韩国进行文化交流,分别在韩国安养大学和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少林禅武文化讲座,受到了韩国友人的热烈欢迎。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陕西省文化厅:三秦风情打动德国友人
  4月4日,中国陕西农民绘画展览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这是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与陕西省文化厅践行“央地合作”的首次尝试。7月7日至8月8日,陕西剪纸艺术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展出的60多幅剪纸作品有的粗犷古朴,有的灵动隽秀,让德国朋友感受到了黄土地上的民族情韵和陕西剪纸的独特魅力。
  9月30日,“三秦风光”摄影艺术展览开幕式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贾建新表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代表,陕北、关中、陕南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形成了风格多样的文化景观,通过摄影家的镜头,德国观众可以欣赏到充满活力的三秦大地。
  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原创动漫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陕西的动漫产业近年来迅速成长。  6月24日至7月7日,陕西动漫作品展览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展出的60幅作品全部从5月中国西安首届原创动漫大赛的近3000部参赛作品中精心挑选。此次展览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在国际上举办动漫作品展,不仅为德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开启了一扇新的视窗,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德两国原创动漫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彼此了解,增进两国友谊。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央地合作”活动不断
  4月29日,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启用剪彩仪式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中心香格里拉大厦举行。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的第九个文化中心,是继韩国、日本之后在亚洲设立的第三个文化中心,也是在与中国领土接壤的国家中设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使中蒙两国文化关系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当晚,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启用专场演出在蒙古工会文化宫举行,天津交响乐团弦乐小组为蒙古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孟树德表示, 这是今年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进行“央地合作”年度计划的首场活动,双方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除了中国天津艺术家前往蒙古献艺,蒙古国摄影家也首次有组织地访问中国,到天津采风。 8月25日,“蒙古国摄影家眼中的中国天津”优秀摄影作品展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开展。此次展览从蒙古国摄影家赴天津采风拍摄的2000多个镜头中精选了94幅作品,同时配以天津摄影家的作品友情交流参展,展期为10天,共展出作品139幅。
  此外,天津非遗展示也颇受蒙古国观众,尤其是蒙古青少年的欢迎。10月11日至12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示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展览共展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毛线画、风筝、皮影、剪纸画、手工编织6个项目的近1000件作品,吸引了蒙古10多所高校和中小学的730多名师生观展。


                                        2011-12-30
                                       (新闻来源:文化传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