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 5月11日埃及著名翻译家、学者——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穆赫辛·法尔贾尼在文化中心图书馆举办了《道德经》翻译心得交流会,吸引了来自文化中心汉语班、爱资哈尔大学和艾因·夏姆斯大学共30多名学生参加。
交流会上, 穆赫辛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他翻译中国古典名著《道德经》的背景、 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在翻译中收获的心得体会等。 他介绍说, 从18世纪到今天,《道德经》的英语译本已有35个版本,而其他欧洲语言译本则达250个之多。一位欧洲人士说,《道德经》是世界范围内除《圣经》之外翻译版本最多的著作。而他历经四年阅读、翻译的《道德经》则是阿拉伯世界首部从汉语原文直接译成阿拉伯语的译本。穆赫辛教授还说,他是根据原著旁边标注的注解完成了原书的翻译。他认为,如何把原著深邃的内涵翻译清楚又能保持原文简洁的风格是他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大困难。
同时,对著作的阅读和翻译也引发了他许多有关中国文化的思考,例如翻译时是采取宗教思维还是哲学思维、道家思想与孔子思想有哪些区别、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等。他向学生们介绍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思想不仅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昔日辉煌,也形成了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流会中, 在座学生随时可以向穆赫辛教授提问, 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例如,有人问道家思想提倡什么、对人的再生是否关注、与伊斯兰教的区别等等。
穆赫辛教授对他们的问题一一作答,并谈了自己的感想,中国驻埃及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女士借机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她还欢迎学生们积极参与文化中心组织的各类活动,她表示,文化中心正在策划今后举办系列读书活动,定期向广大埃及民众推介中国经典名著,以便他们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2011-05-19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