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中欧青年交流年”, 为增进双方青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驻意使馆5月7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开放日”活动。中国驻意大使丁伟、意外交部全球化总司副司长佩鲁基尼、意教育部高校艺术司副司长斯卡莱拉、意教育中心秘书长奥尔托拉尼分别致辞,使馆陈国友参赞、韩强参赞、新闻处杨雁雁主任以及来自罗马三所大学的师生、中国旅意留学生及媒体朋友70余人出席。出席“开放日”的中意学子参观了使馆举办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图片展,欣赏了南京民乐团艺术家们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乐盛宴”。
丁大使以“中国—意大利—欧洲共享发展机遇”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对中意、中欧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就中国“十二五”规划将为双边关系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进行了介绍。丁大使表示,青年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是世界未来的主人,青年是推动中欧、中意关系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中欧青年广泛交往,深入交流,增进友谊,相知互助,对于中欧关系的长远发展,对于中欧的稳定繁荣,对于世界的和谐美好,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丁大使称,意大利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长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抵古罗马帝国,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的大动脉,对推动科技进步、文化传播和各民族的思想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400年前, 利玛窦第一个把近代西方科技与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同时向西方传播了中国文化,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丁大使指出,世界经济正在曲折中艰难复苏,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入,这为青年人在中欧、中意之间架起友谊桥梁、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提供了历史契机。青年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的勇气、激情和创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中欧友好的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青年朋友们要像2011年“中欧青年交流年”的标识所蕴意的那样: 用心倾听,用心交流, 开辟中欧人民之间的“心灵之路”,不断推动中欧间的互信与合作,使中国、意大利、欧洲共享发展机遇。
出席活动的意方嘉宾介绍了意中青年交流、特别是两国高等院校交流方面的情况。近年来意中两国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扩展和深入,来意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更是持续增长,这些将为意中乃至欧中关系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欧青年交流年”也将为这种关系带来更多选项,增添更多活力。年轻人和大学生们的交流也将成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欧青年交流年”将为双方交流和沟通提供良好的契机,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后,南京民乐团的艺术家们为现场嘉宾奉献一场“听觉盛宴”。根据杜甫同名七言古诗作曲的《剑器》,音色铿锵时雷霆万钧,曲调低缓时如江海清光;一曲澄澈晶莹、顺乎天然的笛子独奏《姑苏行》,仿佛微风拂面,耐人回味; 二胡演奏的名曲《赛马》,仿佛千军万马在辽阔草原上狂奔, 令人神往;民乐《鸭子拌嘴》、《大浪淘沙》、 《引泉招鹤》等名曲, 展现出东方哲思的深远意境,其充满神奇魔力的音符,引导着听众神游这古老、永恒、美丽的音乐天堂,给人以艺术享受。艺术家们身着中国传统服装,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变幻无穷的音乐节奏,为听众展示了一幅秀丽、水灵、充满动感的中国诗画,让人在音乐中品味古老的“东方神韵”。来宾纷纷表示,他们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聆听着悠扬的乐曲,享受音乐的同时,给人以心灵的洗礼。
来自罗马大学的意大利学生秦佳多次到过中国,她兴奋地表示,“使馆开放日”活动为促进意中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谊搭建一个平台,促进了双方青年的了解和友谊,更加深了意大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识和热爱。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结识更多的中国朋友。
2011-05-12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