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让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随着中意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如今意大利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汉语热”正在将中国和意大利这两个相距遥远的文明古国悄悄的拉近。 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意大利赛区选拔赛4月29日在都灵举行,精彩纷呈的比赛让人们感受到意大利大学生汉语教学十年来所取得的瞩目成就。
  一首字正腔圆、充满感情的《山路》,为现场观众缓缓展开一幅美妙画卷,仿佛眼前这个身着中国旗袍的意大利女孩正站在春日的山坡上张望着。 这是在“汉语桥”才艺表演环节中的一幕。当天共有来自全意8所大学与孔子学院的14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并在汉语演讲、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及才艺三方面的比赛环节中,展示了他们对于汉语知识的运用自如和对于中国的真实情感。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都灵大学的窦晓林获得冠军,并将在今年夏天代表意大利大学生赴中国参加复赛。来自罗马大学的柯旭林和秦佳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她们获得了到中国观摩比赛的机会。 来自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的王琳婷获得优秀才艺奖, 来自米兰国立大学的学生冯文磊获得优秀演讲奖。
  都灵大学窦晓林的一篇《以武会友》颇有深意:“友谊的种类很多,有学友、酒友、书友等等,而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以武会友,即以武术的精神会友。我从2006年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因为学习中国武术让我知道了人与人沟通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了解,要以和为贵。请大家看这个字,这是甲骨文的‘友’字,是左右并排的两只手,像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的手,去帮助他、关怀他,因此今天也让我们携起朋友的这双手走上友谊这座桥梁,一起谱写一曲属于我们自己的或感动或欢乐的心灵交响曲。”
  5年来,窦晓林对于武术的热爱一直没有减退, 现在仍在和师傅学习螳螂拳,现场的一套拳武的有模有样、虎虎生风。而他从习武之道中感悟出的交友原则,不仅让他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更加深了他对于中国的向往。这个小伙子最后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也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在今年夏天前往中国代表意大利大学生参加复赛了。
  本次比赛承办方、都灵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著名汉学家史芬娜教授有着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看着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她感到非常欣慰。她说,随着意大利“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学习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而意大利汉语教学水平也在逐年提升,这些参赛选手们的水平就说明了这点。在中意两国交流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们有了很多去中国加深学习的机会。相比过去,现在有了更多加强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史芬娜说:“这也得益于汉语教材的不断改进。 另外,在意大利他们可以认识很多中国学生。 在孔子学院,意大利学生可以和中国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现在,在意大利结交中国朋友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意大利推进文化活动的中国学生非常多。中意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这点非常重要。”
  为了让更多意大利学习汉语的大学生了解“汉语桥”比赛,比赛协办方、国际台意大利教育中心广播孔子课堂专门在国际在线意大利文网站上开设了汉、 意双语的“汉语桥”意大利赛区复赛专题, 设置了为参赛选手投票的“网络人气”的专区。 在为期十天的投票时间里,14位选手累计得票近六万, 其中前两名的网络人气支持率均上万。最终来自博洛尼亚大学的选手罗莎以11127票获得了“网络人气奖”,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也因为出色的宣传组织工作获得了“网络人气优秀组织奖”。
  将网络投票这种新形式引入“汉语桥”意大利赛区比赛还是第一次,得到了出席活动的中国驻意大利大使丁伟的高度评价。丁伟大使说:“现在我们的传统手段都很好,要继续用,但是这种新的手段会给原来的增加更多的光彩,更加有效,传播的更为广泛。现在语言传播是文化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现在非常高兴的看到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学校在教授中文,这也是世界汉语热的一个小小缩影,我相信随着中意关系的发展,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来学中文。”语言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手段,通过语言交流才能加深彼此了解。“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让海外学生展示其中文水平和文艺才华,并可以彼此交流中国文化和学习经验,以促进各国学习汉语学生间的友好发展。来自米兰国立大学的冯文磊认为:“孔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服人。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建立起深刻的友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语言是全世界的无价之宝,让我们一起演奏心灵的交响,共同建起友谊的桥梁。”

                                        2011-05-06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