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文化外交别忽略了民间路线

 
  

  “我到过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那里的小孩子见到我就比划着说‘布鲁斯·李!布鲁斯·李!’因为他们看过李小龙的电影, 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就是李小龙。 文化产品是介绍中国的重要方式,但很遗憾,这样的产品还太少。”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说。
  3月5日下午,7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 就公共外交方面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其中,对外文化交流是频频被提及的核心词。
  “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为外国人认识当今中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表示,最早的文化交流面比较窄,经常是功夫、京剧、杂技“老三样”。而今天,文化交流的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除了原有内容,还增加了电影、书展、服装展以及各种各样的团组表演,包括残疾人的艺术演出。“虽然思想意识的变化不能像经济发展那样量化,但通过更多的文化方面的认识,外国人会对当今中国有更多的了解。”
  近些年,公共外交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文化交流也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对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表示,我们应该对中国文化投入更多的研究和思考,思索几千年沉淀下来、使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究竟是什么。“这里有很多文化密码,如何破解?我觉得,现在国家的财力和智力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要集中集体智慧、凝聚力量来做这个工作。”
  “文化外交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应该更多地走基层和民间路线。”黄友义表示,我们对文化交流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只有到了最高殿堂才能产生最大的影响。“其实,据我了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经常有周末音乐会、季节性演出,参与的观众比金色大厅的观众还要多。”黄友义说,对外文化交流不能只盯着世界知名城市或搞轰轰烈烈的活动, 我们的受众散布在世界各个地方, 除了大城市,各国二线城市也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
  文化交流离不开语言沟通,因此汉语传播也成为文化外交的关键环节。“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世界上建立起来,如今已经有6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讲堂, 世界上掀起了‘汉语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外国人希望通过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蔡建国表示,我们第一步就要把语言的沟通工作做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向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拓展。
  “但是, 我们不能完全指望靠外国人学习中文来传播中国文化, 必须要通过翻译,使用外国语言介绍中国文化。”黄友义说,近几年中国对外推介的速度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尽管国外对中国现在的情况如现代艺术、文学作品等兴趣非常浓厚,但我们自身的主动介绍还不够。黄友义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跨文化翻译的人才队伍不够强大,怎样把适合外国人理解的中国文化元素用对方了解的语言简洁快速地表达至关重要,同时难度也非常大,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并着重培养跨文化翻译人才。
  在谈到公共外交的主体时,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表示,政府是主导,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还有社会精英是中坚力量。 “从国外来看,他们大量用前官员从事公共外交, 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基辛格,他们了解美国政策,同时了解中国人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赵启正说,同时公众是公共外交的基础,尽管大家不是为了外交而去的,但却传递了中国的形象,守纪律、有礼貌、很谦让、讲卫生,使外国人对中国产生好的印象。因此,可以说公共外交人人有责。
  “文化外交传统上都由政府主导,如今民间团体和协会比以前活跃了,今后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中流砥柱。”黄友义说,其实文化外交不仅是文化界的任务,在国外务工人员以及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都在不自觉地从事文化外交,因此文化外交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2011-03-09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