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中韩合力打造拳头产品 挖掘亚洲文化的共同内涵

 
  

  12月15日,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2011-2012中韩文化产业合作行动计划》签署仪式暨中韩文化产业政策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化部部长助理高树勋、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芃、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院长李在雄等出席签署仪式。会议共分“政府文化产业政策”“政府、公共机构及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互动 ”“ 韩国动漫、游戏和影视文化企业产品案例介绍与分析 ”3个单元,来自中韩两国政府、企业、高校的相关专家就文化产业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了对话和讨论。
  中韩合力打造拳头产品
  中国和韩国地理位置接近、文化习俗相似、社会交往频繁,这些都为两国在文化产业上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韩文化产业合作备忘录》和《2011-2012中韩文化产业合作行动计划 》等重要文件的签署,旨在推动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人员交流、技术合作和联合制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产品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市场的推广与营销。
  据中国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李红琼介绍,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了6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2009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达到322部、17万分钟, 比2008年增长31%,其中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 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此外,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达到258亿元,比2008年增长39.5%。
  游戏和动漫恰恰正是韩国文化产业中的拳头产品。相关调查表明,韩国文化产品在海外推广中最具竞争力的就是游戏。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院长李在雄告诉记者:“韩中双方正在酝酿合办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游戏产品展会,这为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另外他还表示,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动漫是不同国家之间最有效力的合作项目。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他认为,动漫产业应当成为两国文化产业合作链条上的突破口。
  “哈利·波特”“阿凡达”和 “张保皋”
  介绍和听取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是本次对话会的一大特色。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产业政策室本部长金镇奎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韩国的文化产业政策。2009年,韩国政府指定文化产业为绿色增长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关部门也因此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成立于去年5月,扮演着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智囊的角色——文化体育观光部负责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而文化产业振兴院则负责制定和实行事业计划。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国际合作部本部长李浚根介绍了文化产业振兴院的组织机构、运作模式和核心业务,挖掘全球故事、开发尖端技术和扩大战略市场三大核心业务被生动地命名为“哈利·波特项目”“阿凡达项目”和“张保皋项目”。他表示,以哈利·波特为代号的目的是想强调编故事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写成书、拍成电影、改编成游戏、衍生出玩具……其创造的价值自然就达到了天文数字。”有了好的故事内容之后,用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包装非常关键。李浚根以电影《阿凡达》为例,说明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及流通中起到点石成金的特殊作用。据介绍,共有60多名韩国专家参与过《阿凡达》的制作,这些高素质人才将会为未来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张保皋是新罗时代的名将,曾以过人的武艺和战术保护新罗的安全与制海权,同时也扩大了朝鲜半岛的对外文化交流。唐朝诗人杜牧写有《张保皋传》一文,一度热播的韩剧《海神》就是讲述他的传奇故事。李浚根表示,以其命名的业务项目着眼于国际市场,具体内容包括积极开展韩中合作、重点分配海外事务所、构建适应当地市场的合作网络等。
  亚洲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海外文化产业市场调查报告(200)》显示:2009年,全球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 还将保持年均增长4%的强劲势头。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娱乐和媒体业展望:2009—2013》中公布的数据表明: 美国在全球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33.1%);中国排在日本、德国和英国之后,位列第五;韩国超过了西班牙和加拿大,排在第八位。对此李在雄表示,美国有迪士尼和好莱坞,日本的动漫可以打入欧美市场,而英国则是创意产业的创始国。他说:“中国拥有无穷的优秀素材可以开发,韩国在技术上又稍微领先了一步,我们两国多多交流、加强合作,就一定能够在世界市场上有所作为。”
  中方嘉宾对这一点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不过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广电总局国际司政策法规处处长周继红认为,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流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翻译问题。翻译问题难以解决源于两方面的欠缺:首先是资金不足,大多数影视企业规模比较小,很难支付巨额的翻译成本;其次是资源匮乏,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不多,导致翻译出的作品拿到国际市场上依然面临“失语”的尴尬。她表示,中国和韩国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加强交流,相关部门和企业也非常希望听一听韩国同行的经验。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王建华表示,韩国《文化产业振兴法》等法律法规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立法工作给予了很大启示作用。他说,文化产业要腾飞必须具备强大的动力,而这一动力源自亚洲文化产品品位的总体提升,而在这一方面,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都应该有所作为。“有嘉宾提出建立中韩亚洲文化学院的设想,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想就很有参考价值。” 王建华认为,深度挖掘亚洲文化的共同内涵和价值观,既是《2011-2012中韩文化产业合作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也是中韩两国打造亚洲文化品牌,进而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喜爱。”

                                         2010-12-23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