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明星阵容集结完毕 《四世同堂》30日台北首演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青文化艺术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北京巨龙文化公司全程策划推广的话剧《四世同堂》经过前后1000多天的酝酿、 筹备、排练,于30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开启首演大幕。截止28日晚,百余人的庞大剧组已全部抵达台北,开始进行首演前的最后准备。
  在29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剧导演田沁鑫和演员代表雷恪生、黄磊、朱媛媛、辛柏青、秦海璐、陶虹、殷桃、侯岩松、 陈明昊、 邢佳栋以及特别加盟台北首演的孙红雷(在线看影视作品)等集体在两岸数十家媒体面前亮相。来自北京及台北两地各主办单位的负责人也同期为与剧目演出相得益彰的“老北京文化展”剪彩开展,未来几天, 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的内画鼻烟壶、脸谱绘制、毛猴、七巧板、剪纸、面塑、皮影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家将在此与参观者及观众进行互动式表演, 首次以“剧目演出+文化展览”的形式,把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展现在台湾同胞面前。
  才情导演田沁鑫挑战“高难度” 舞台复活老舍巨著
  小说《四世同堂》被老舍先生自认为“是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 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被认为是“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而因为曾被两度改编成电视剧并掀起收视热潮,该小说更成为老舍作品中公众认知度最高、情感最深切的作品。 但将华语顶尖文学大家老舍先生85万字的鸿篇巨著改编成3个小时之内的话剧作品,田沁鑫是第一位挑战这个“高难度”动作的话剧导演。
  因凭话剧《生死场》、 《红玫瑰与白玫瑰》,昆曲《1699?桃花扇》等作品,让萧红、张爱玲、孔尚任等古今文学名家的著作焕发新生,田沁鑫被业界誉为“国内改编名著最成功、艺术成就最高”的导演,并因在上述作品及话剧《赵氏孤儿》、《狂飙》,新编京剧《关圣》等中一直致力“中国形象及中国声音”的创新表达,她的作品赢得普通观众之外, 也得到诸多学者、 专家的肯定,被认为“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之类,又不缺当下热度、精神,开创了中国戏剧的另一种风格。”
  田沁鑫此次升级改编生涯,排演老舍作品的原因,是为集中展现10年来对“新现实主义”戏剧的探索成果:“这部戏将在故事好看的基础上,侧重探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漂亮的形式贯穿”。而因为原著是老舍先生投入心血最多、最重要的长篇,兼任导演、编剧的她创作时,压力远远大过对话萧红、张爱玲阶段。“将85万字的原著压缩成2、3万字的剧本,一开始对我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走到现在,是因为我和老舍先生一样,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想让观众从戏中感受熟悉又陌生的‘老北京特有的胡同风情及其时百姓的精神特质’,从骨子里不自觉接上传统文化的根脉。”
  演员阵容星光熠熠 获老舍后人盛赞
  话剧《四世同堂》集合雷恪生、黄磊、朱媛媛、秦海璐、辛柏青、陶虹、殷桃、侯岩松、陈明昊、邢佳栋等中国内地一线明星,演员阵容可谓星光熠熠前所未有。虽然这些舞台剧明星演员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但演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人”时,仍感如履薄冰,在排练过程中从台词、形体表现到外形都下了苦功,力图把握老舍先生赋予所饰演角色的神韵。而特别加盟台湾首演的孙红雷,则将以作者老舍先生在剧中的“化身”——说书人的角色出现在舞台之上,以这种方式向大师致敬。
  以秦海璐和陶虹为例,为了外形上看起来更像所饰演的“大赤包”和“胖菊子”,排练期间两人一直在增肥,“曼妙身材”已难见。外形之外,演员也要面对年龄感的挑战,年近五十的大赤包与冠晓荷,与秦海璐和辛柏青的年龄都有较大差距,为演出中年人的味道,两人排练时苦头没少吃。而黄磊和朱媛媛饰演的祁瑞宣和韵梅两口子都是老实本分、面目模糊的普通小人物,在剧中一直显得挺无趣,直到最后才显露出他们的坚忍性格和不屈脊梁来,两人处理“让观众不至于看得乏味”的方式,是进一步提升个人魅力及气质,让“典型的知识分子”及“好媳妇”形象能深入人心。
  而璀璨的明星阵容及整个剧组的敬业精神,也曾打动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及长子舒乙,并引他们给予盛赞。两人日前观看该剧排练时,舒乙先生便表示:“田沁鑫在选演员时不是光看外貌,她要的是性格演员。如果光从角色的外貌上说,现在陶虹演的“胖菊子”太瘦了,演“大赤包”的秦海璐也太漂亮了。我们不能光挑演员的外貌问题,这些演员能否演出《四世同堂》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才是重要的。”舒济先生则对短短两三个月内的排练效果感到惊讶:“把近百万字浓缩成3个小时的演出确实很难。 这么多明星加盟,凑在一起排练也不容易。一个月的时间能排成目前的状况,可以说‘神了!’”
  老北京文化展预展即爆棚 京味传统技艺迷倒台湾同胞
  与其他话剧演出不同,《四世同堂》除了剧目演出之外还同时拥有精心策划“老北京文化展”。此前已在“国父纪念馆”两侧入口走廊中展出了一个月的一百余幅有关老北京人衣食住行的静态图片展板部分每天都会吸引数以百计的参观者, 而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的7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专门展厅内的表演和展示自28日开始预展以来,则成了人们参观纪念馆的一大热点。
  内画鼻烟壶、脸谱绘制、毛猴、七巧板、剪纸、面塑、皮影……这些充满浓浓老北京风情的手艺让每一位走进展厅参观的台湾同胞感到新鲜和兴奋。在皮影表演区前,不少孩子和老人同时驻足,聚精会神地观看;在七巧板、剪纸、面塑的展位前,大家则对可不断变幻形状的七巧板、纸屑纷飞后呈现出漂亮图案的剪纸以及惟妙惟肖的面塑惊叹不已;内画鼻烟壶、京剧脸谱绘制和毛猴的绘画及制作又令人们惊叹艺人们技巧的高超。一位本地老人在带着小孙女参观后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同时亲眼看到这么多种老北京的玩意儿,让他和小孙女大开眼界,离开时小孙女直喊“没看够”。将来他一定要带着孙女到北京去旅游,接触更多有意思的民间技艺。
  台湾首演创造历史 热点话题、市场双丰收
  话剧《四世同堂》此次的首演,创造了大陆话剧作品在台湾首演的历史;而这次演出与惯常的文化交流项目不同,完全采用商业演出的模式进行市场化销售,以国家级优质文化项目的定位、姿态和品质在台湾获得了热点话题和市场效应的双丰收。
  自今年7月话剧《四世同堂》在台北首演的消息传出, 《中国时报》、《联合报》、《旺报》等平面媒体、中视、中天、东森、 年代等电视台以及中央通讯社等多家台湾本地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而从9月起,话剧《四世同堂》的形象广告和演出消息出现在了台北20条线路的公交车身及繁华地区的上千面灯旗上,在市民中形成了轰动的话题效应。截至29日下午,仅三场演出已有八成门票售出,2500余座的剧场内靠前的优势观演位置几乎售罄,票房累计已达台币近700万元。 优势机构强强联手而形成的名家名著、大制作、强阵容的组合,真正将《四世同堂》的话题效应转化成为市场效应。
  据了解, 话剧《四世同堂》在30日首演之后还将在台北上演两场, 随后剧组将开赴深圳,开始全国巡演的旅程。2011年1月13日至28日,该剧将进驻位于西城区的天桥剧场, 进行在北京的首轮演出,该演出也将是北京厂甸庙会的龙头大戏,邀北京观众在春节前夕“提前过大年”。

                                         2010-11-01
                                       (新闻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