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俄国汉学家李福清做客南开 希望中国古籍研究后继有人
 
  

  
  11月20日,俄国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走进南开大学90年校庆名家讲坛。李福清在演讲中表示,在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很多中国的古籍和年画都无人问津,希望古籍研究后继有人,有更大的发现。
  “与中国古籍结缘非常偶然,是一本《石头记》的手抄本引发了我的兴趣。1963年,我到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看望我的好友孟列夫,发现了在1832年一位留学生库尔良采夫从中国带回的《石头记》八十回抄本。和大家知道的120回本不同,这个留学生做了大量的批注,很有学术价值。” 77岁的李福清将自己与中国古籍的不解之缘作为此次讲座的开场白。
  在研究了《石头记》的手抄本之后,李福清就开始了对欧洲各地中国古籍的调查。从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到巴黎博物馆,从大英博物馆到西班牙古堡,从布拉格的私人博物馆到波兰小镇克拉克的私人收藏室,李福清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古籍。
  李福清详细讲解了他的研究方法,“ 每到一个新的图书馆或博物馆, 最先要看他们的图书目录,一般要用很长时间去检索每一条图书的记录, 通过目录可以很快地发现珍惜的古籍, 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就是在目录之中发现的。”
  “在研究中国古籍的同时,中国的‘俗文化’更加吸引我的目光。广东地区的‘木鱼书’、华北地区的‘梆子戏’和民间的‘鼓词’、‘民歌’,前人对这些‘俗文化’研究非常少。而我对年画的研究,则是受了我的老师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影响。”李福清讲述了自己对“俗文化”资料的搜集。
  李福清回忆,在巴黎图书馆查看资料时,一周只能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开放,在布拉格的私人博物馆,李福清只能在一张小桌子上查看文献,更让他惋惜的是许多博物馆馆藏古籍不对外开放和中国古籍研究的后继乏人。他说,在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很多中国的古籍和年画都无人问津,而我的年龄已经大了,希望有人能够继续我的研究,做出更大的发现。
  李福清(Б.Л.Рифтин),1932年生于列宁格勒, 现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李福清著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苏联》、 《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李福清论中国古典小说》等书,并于2003年荣获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2009-11-22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