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中俄文学家在天津搭建“心灵的桥梁”
 
  

  
  11月18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活动在这里开幕。来自中俄两国的众多学者、作家、评论家将在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中就“俄罗斯文学在中国”与“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两大专题展开深入广泛的学术研讨。由冯骥才总策划的《中国木板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也在开幕式上与读者首次见面,“心灵的桥梁·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同时开展。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俄罗斯驻华公使陶米恒,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杨承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翻译家高莽,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刘长喜,天津市外办主任田贵明,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副校长胡小唐,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以及来自圣彼得堡大学、国立人文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教授主持。
  冯骥才开幕式上讲到,纪念历史最好的方式是重温历史,中俄建交已是长长一个甲子,文学是架在两国人民心中的“桥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的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等都是俄苏文学的翻译者和积极推广者。经过他们的努力,许多俄罗斯经典作品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一些优秀的译本已经属于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经过一代代汉学家的努力,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经》、唐诗宋词、《聊斋》以及现代作家鲁迅、老舍,当代作家王蒙、冯骥才、贾平凹等人的作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俄罗斯。两国的友好往来经由文学的纽带、心灵的桥梁联系得更紧密了。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在讲话中说,翻译是用新的语言诠释原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冯教授组织这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信本次研究交流会将对中俄在新的甲子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友好交流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开幕式上,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中国木板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编辑委员会编纂的《中国木板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首次与读者见面。该书由冯骥才总策划,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担任主编,收集的大部分是中国本土难以见到的孤本与珍品,在我国尚属首次出版。该书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成果,其编纂历时3年多,包括13万文字、 数百幅精选图片,是对俄藏中国木板年画的首次全面性整理与披露。据统计,中国木版年画在俄罗斯的藏量达6000 多幅, 分布在数十座公立博物馆和一些私人收藏家手中,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开幕式后,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心灵的桥梁·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展览版本精粹,图文并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俄罗斯文学中译版本展”。为办好此次展览,研究院调集了天津市图书馆、天津市文联及私人收藏的力量,收集了大约一千种俄罗斯文学的译本,其中“中国翻译第一人”林纾翻译托尔斯泰的早期译本等珍贵版本都是首次露面。展览分为27米长的“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分期史”、俄罗斯作家展、中国翻译家展三部分,人们可以从中真切地看到中俄文化交流庞博与深刻的历史足迹。
  北洋合唱团在开幕式前后分别演唱了中俄经典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歌声中,红黄蓝白四色气球在活动现场升起,寓意着中俄友谊源远流长、万古长青。

                                   2009-11-19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