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让多元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日本中国文化节开幕活动回眸
 
  

  
  文化如水。 文化交流可以释疑解惑,可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和彼此间的情感。 为了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彼此了解, 加深彼此的友谊,文化部和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于9月至11月在日本东京共同举办“2009’中国文化节”。 15日晚,由鄂尔多斯歌舞团表演的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鄂尔多斯婚礼》拉开了“2009’中国文化节”的序幕。
  “婚礼”吸引日本观众
  开幕式演出在日本东京东急文化村剧场里举行。当晚可容纳2000名观众的剧场里座无虚席。在演出现场,每间隔几分钟就会响起一次热烈的掌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90分钟的演出里共响起了16次掌声,掌声之热烈、频繁让人惊叹。
  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掌声、掌声,还是掌声,听到这数不清的掌声,鄂尔多斯赴日演出团团长、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副局长申建宏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申局长告诉记者,虽然《鄂尔多斯婚礼》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很多场,演员们早已是轻车熟路,然而,到日本演出却是第一次,而作为“2009’中国文化节”的开幕式演出更是让他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况且,此次在日本演出与以往的演出还有一些不同,根据日方要求演出时间要控制在90分钟之内,原本120分钟的演出要进行压缩, 这对演员们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演出前,申建宏的心里从来没有轻松过。
  毫无疑问,《鄂尔多斯婚礼》演出是十分成功的。一位日本观众告诉记者,当悠扬的曲调从马头琴上流淌出来时,他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日本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马头琴的传说》,这次演出让他有机会欣赏这一熟悉却又陌生的乐器。演出中的呼麦技艺让很多日本观众叹为“听”止,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那是从人的嘴里发出来的声音,如此美妙,如此神奇。
  少数民族文化是亮点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2009’中国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结束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语言,是一种能够直抵人心的东西,通过文化的交流可以让人们彼此间相互了解,可以解疑释惑,可以更好地沟通世界人民的心。举办中国文化节是中国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文化节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人民接受中国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国。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在演出结束后说: “《鄂尔多斯婚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服饰也非常漂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虽然它反映的是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婚礼风俗, 理解起来稍有难度,但是我相信,今晚的演出日本观众看懂了,从他们的掌声和笑容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董俊新说,选择《鄂尔多斯婚礼》作为“2009’中国文化节”的开幕式演出,他从来不曾犹豫过。他说,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展示给日本观众,展示给世界,一方面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可以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
  据介绍,选择少数民族的节目作为开幕式演出在以往中国文化节中是非常少有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本次文化节的一个特点——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文化节的新亮点。据了解,除了开幕式的《鄂尔多斯婚礼》向日本观众展示来自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别样婚庆风俗以外,从9月19日至2010年1月11日,“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向日本观众介绍西藏的文化艺术与考古历程,让日本观众了解西藏文化的发展。
  一举两得的好事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30周年。 为纪念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年份,文化部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决定联合主办“2009’中国文化节”系列活动,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特意筹备的中国文化节”。董俊新告诉记者, 在决定举办中国文化节后,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发现,从9月到12月,中国到日本的文化交流常规项目达20多项,项目集中,而且内容丰富,包括演出、展览、论坛和电影放映等。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认为,如果将这些活动纳入到中国文化节的框架之中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文化部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经过精心的筹划和组织,他们把常规性的文化交流项目进行了合理的资源整合,在日本举办“2009’中国文化节”很快成型了——11个展览、 1个电影展、8个门类的表演艺术、1个日中卡拉OK大赛,涵盖歌舞、京剧、书法、摄影、电影、昆剧、交响乐、二胡等艺术门类。
  “把许多常规的文化交流项目纳入到文化节的框架中是一种新模式的探索,这样的文化节可以把很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使其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其他地方的文化节也应考虑借鉴这一方法。”董俊新对于文化节的举办有了新的思考。


                                        2009-09-24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