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敦煌艺术讲座
       
         

  5月27日,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敦煌艺术专题讲座, 邀请德国知名的回鹘语文献专家茨默教授 (Peter Zieme)为到场的近50位德国听众讲解敦煌佛教艺术。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十王经》与敦煌艺术。
  茨默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十王经》的来历。《十王经》是中国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而产生的经典,是冥府信仰与地藏信仰的结合。它描述人在死后, 将因生前之罪业受十王制裁, 描写亡者在地狱中经过“十殿阎王”的情况。茨默教授一边为大家展示《十王经》的图片,一边讲解图中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介绍作品的绘画语言与艺术特点。
  茨默教授长期致力于古代土耳其语言文学和宗教方面的研究, 并担任伯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所长,在回鹘文献的整理方面成绩卓著。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回鹘文的各个方面,如景教文献、摩尼教文献等,著有“摩尼教突厥语文献”、“回鹘文‘金刚经’残卷”、“吐鲁番突厥语景教文献”、“回鹘文佛教头韵诗歌”、“回鹘文租赁文书”等论著。他所刊布文献最多的当数佛教文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忏悔文》、《善恶二王子经》、《金光明最胜王经》、《药师经》等。除此之外,他也发表了诸如租田地契、商业文书、奴隶买卖契约、借贷契约、户籍等世俗文书多件。
  德国在亚洲考古和佛教经典文献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20世纪初,德国先后有四支考古队进入吐鲁番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将所获的大量文献文物运回德国博物馆收藏, 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就是这样的一家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对象主要是吐鲁番出土的4万份佛教文献。
  这次讲座受到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一位在柏林Bertha-Suttner中学任教的女教师说,不久前,她曾带领学生到文化中心参观了敦煌文化展,她所在的学校开设了中文课,学生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今天专程来听讲座,就是想更多了解敦煌艺术,并把从讲座中得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正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敦煌花雨文化展自4月初开展以来, 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参观,观众普遍对展览给予较高的评价。为配合这次展览,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在展览期间共安排了四场专题讲座,讲座的举办丰富了敦煌文化展的内涵,使观众对敦煌壁画和石窟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增强展览的吸引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化中心邀请德国敦煌研究领域造诣很高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讲座,将展示中国文化艺术与介绍驻在国学术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很好地发挥了驻外文化中心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平台的独特作用。

                                  2009-06-0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