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中国作家做客德国莱比锡“中国之夜”

  莱比锡“中国之夜”活动13日晚在德国莱比锡孔子学院举办。来自中国的著名作家高洪波、诗人舒婷以及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等6名目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小说家和诗人做客“中国之夜”,通过与德国文学爱好者“零距离”接触,让喜爱中国文化的德国朋友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学。
  近百名文学爱好者将会场挤得满满当当。主办方莱比锡孔子学院德方院长柯若朴对新华社记者说:“原计划30多人参加的文学交流活动,没想到会吸引来如此众多的参加者。”
  中国作家一行6人是应2009年莱比锡国际书展之邀前来访问德国的。当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在莱比锡书展上介绍了“中国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说:“从创作题材和内容看,中国文学的创作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可喜变化,一是作家对当今时代把握和反应更加敏锐,二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情怀有了更博大的精神境界,三是中国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揭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和深刻。”
  高洪波说,诗人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在“中国之夜”交流会上,他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儿童与狐狸的对话》。
  诗人舒婷讲述了她与诗歌的机缘以及诗歌创作的心得。她说,她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已中止诗歌创作改写散文了,对此许多人在问:“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舒婷为什么不写诗了?”舒婷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她说,也许明天她就会再提笔写诗的。文学创作并不仅限于写诗。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余部。她说,要用文学温暖孩子们的每一段成长,教育问题是一个国际化问题。她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我是江苏作协副主席,却常被拉去参加一些有关教育问题的研讨会。”
  小说《青衣》的作者毕飞宇、诗人西川和“80后”青年作家徐璐当天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徐璐最后一席话十分感人。她说,文学在国际化,她会出国深造,“但中国是我的根基,汉语是丢不下的,中国文学是我手上不变的指纹”。
  中国作家和诗人们在与主持人一问一答间擦出的智慧火花征服了现场观众,他们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也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出席活动的德国文学爱好者对中国作家和诗人们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掌声。

                                   2009-03-16
                                 (新闻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