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汉学家讲座
2009年3月10日,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与农村”的讲座,主讲人为柏林自由大学汉学专业客座教授埃娃·米勒博士。
米勒博士教授1951——1954年在莱比锡外国语学院学习汉语,毕业后前往北京大学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1966年获得洪堡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即为“《白蛇传》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米勒博士教授长期致力于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女性文学、20世纪德中文学及思想交流、中国文化政策、中国报告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且翻译了大量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
米勒教授认为,中国文学是全世界最为博大精深、最古老的文学,流传千载,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中国文学深受儒家和道教思想的熏陶,具有很强的同化力和感染力。米勒教授还从传统与创新、作用与发展潮流等各个角度向在场听众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米勒教授认为,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差异日趋显著。一些现实主义乡土文学崭露头角,以鲁迅、沈从文、丁玲等人为代表人物。40年代则涌现出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等等。而30年代以后,又出现一批都市文学,比如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80年代以后,以城市和农村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城市、农村带来的变化成为文学创作的热点, 当代中国所有的著名作家几乎都可以囊括到这一主题下来, 比如莫言、苏童、王朔、池莉等等。
米勒教授为本场讲座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内容十分丰富。参加本次活动的布希曼女士表示对本场讲座非常满意。她说,米勒教授作为汉学家早已蜚声学界,而她孜孜不倦地向德国人推介中国文学,特别是翻译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也十分令人钦佩。米勒教授的讲座,可以帮助德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现状;而且米勒教授列出的书目,也可以成为了解中国文学的一条捷径。她还希望有更多的汉学家能够走进中国文化中心,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促进中德文化的交流。
2009-03-1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