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话剧《恋爱的犀牛》罗马尼亚语版成功首演
2009年2月25日晚,中国话剧《恋爱的犀牛》罗马尼亚语版在布加勒斯特“诺塔拉”剧院首演。
编剧廖一梅的这部力作,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丁超等译成罗马尼亚语后,引起了罗戏剧界特别是剧作家格里戈雷斯库的关注,布市中心的“诺塔拉”剧院决定以此剧向罗马尼亚和中国建交60周年献礼。
尽管舞台布置和道具非常简单,但几只蒲垫、一把折扇,营造出了明显的东方氛围。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年轻演员丹·博尔代亚努和拉卢卡·乔治乌精湛的演技和真情的投入,将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故事演绎得深情、感人。剧终时,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把演员们一遍又一遍地“请”回舞台,最后,大家在演员们的一再鞠躬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剧场。
格里戈雷斯库在随后举行的酒会上对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刘增文说,将中国当代话剧介绍给罗马尼亚观众一直是他的心愿,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他说,在罗马尼亚,《雷雨》、《茶馆》几乎就是中国话剧的同义词,现在是改变这种观念的时候了, 希望今后有更多反映新世纪中国人生活、 情感和思想的当代话剧登陆罗马尼亚。
剧中男主人公马路的扮演者博尔代亚努介绍说,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排练,终于如期把该剧搬上舞台。 尽管从未有过出演中国话剧的经验,但他熟悉剧本后很快就有了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很快进入了角色。
女主人公明明的扮演者是曾参演过日本话剧的乔治乌,她对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文化参赞阙小华表示,《恋爱的犀牛》跟她想象中的东方剧完全不同,角色奔放、敢爱敢恨的情感颠覆了她对东方女性的传统印象。
剧院方面介绍说,在今后一年时间里,《恋爱的犀牛》除了每周在“诺塔拉”演出一场外,还将联系罗马尼亚全国各地的剧院进行巡回演出, 以让更多的罗马尼亚观众通过这部话剧了解当代中国, 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2009-03-0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