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最后的避难所:上海》作者见面会

  2009年1月15日,《Letzte Zuflucht Shanghai》(《最后的避难所:上海》)一书的作者Stefan Schomann先生来到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与50多位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记者,20多年来一直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为德国多家媒体供稿,其中包括“Geo”(《地理》杂志)、“Stern”(《明星》杂志)、“Die Zeit”(《时代报》)等著名报刊。Stefan Schomann的女友是中国人,目前他们在柏林和北京两地生活。 Stefan Schomann几年前认识了本书的主人公Robert Sokal教授。Sokal教授出生于1926年,30年代末随家人流亡到上海, 后来去了美国,并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这本书讲的是Sokal教授与她的中国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Schomann 与Sokal教授合作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并于2008年在德国正式出版。
  60多年前,当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不少国家都对急需救助的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而中国上海成了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到1940年前后,在中国境内的犹太人约有4~5万,其中上海约有18000人左右。
  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末,上海犹太社团已成为中国境内各犹太社团和聚居地中最大、最活跃且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不仅因为它由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三部分组成,而且还因为它开展了广泛而十分成功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而且与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团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发生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 上海一个城市所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所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还要多。
  Sokal教授的父亲曾经在维也纳经营一家染料厂, 而他认识的中国女孩Julie Chenchu Yang却是一位上海名医的女儿。他们在大学里相识,但Julie的父亲一直反对这门亲事。历经磨难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与当时身在上海,却保持固有生活圈子的大多数犹太人相比, Sokel教授跨越了最大的难关——掌握了汉语,并且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最后与中国人成为结发夫妻。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文化是怎样逐渐融合到一起的。
  Schomann先生首先以讲座的形式向在场读者介绍了本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介绍了作者的创作历程,最后还解答了读者提出的问题。

                                   2009-01-20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