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多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展”开幕式
12月6日,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利用多年库存收藏的工艺美术品整合、 设计的“ 多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展”在文化中心多功能厅拉开帷幕。当晚,150多名贝宁手工业、旅游部和文化、 扫盲与国语推广部以及贝宁手工业、文化界人士、中国驻贝宁使馆外交官以及中资机构工作人员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和酒会。
“多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展”是从贝宁中国文化中心收藏近20年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中精选而成的,其中不乏铁画、牙雕和玉雕手工艺精品。 此次共展出了70件作品包括中国铁画、 棉花画、玉雕、牙雕、苏绣、漆雕、花丝镶嵌、软木画等8类传统工艺美术作品。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希望通过此展同贝宁公众和广大手工艺者建立更加广泛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加深中贝间传统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的交流。今年以来,文化中心重组、整合文化资源创立了以“多彩中国”为主题的品牌展览项目,通过资源和信息推广,逐步使中心展览品牌在贝宁一定圈子内形成了影响。此次“多彩中国”展览活动也是2008年展览收官项目。
中国驻贝宁大使耿文兵对展览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高度评价中心整合资源开发各种展览的工作思路。特别是举办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品类众多又具有精湛技艺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展览,对于贝宁公众了解中国手工艺发展现状,加强同行交流,帮助贝宁手工业和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贝宁手工业和旅游部手工业技术顾问说,通过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和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使贝宁公众了解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水平和在中国民间蕴藏的文化力量,对贝宁手工业主管部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的启示是深刻的,这个展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但要使手工艺品透射出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和审美力,就一定要有文化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不仅贝宁公众对展出的铁画、棉花画、牙雕等艺术品赞不绝口,啧啧称奇,一些中国观众也表示是第一次欣赏到如此多素材的铁画、牙雕作品,对国人的工艺水准和精湛技艺感到由衷自豪。中贝公众纷纷围在以郭沫若书法作品复制创作的铁画和“十七层球”牙雕作品前观看,品评。贝宁文化、扫盲与国语推广部艺术司负责人法拉黛女士表示,中国人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吃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和有展览说明,她对用铁制画难以置信,更不能相信雕刻能达到如此精细,她认为这正是本地工艺美术发展的方向,特别感谢中心把中国的工艺美术介绍给贝宁公众。
当晚展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品虽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最高水平和审美趋向,文化中心也是根据展品资源情况举办该展,但在当晚贝宁公众看来已属眼界大开,好评如潮,引起了很大反响。贝宁电视二台、国家民族报和晨报对当晚的开幕式和展览内容作了详细的采访,电视二台现场采访了耿文兵大使、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和前高教部官员、圣弗朗索瓦学院董事会主席以及在场的多名观众。国家民族报记者采访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十几年前创作的铁画、棉花画等工艺品缺少现代原创思维,但依然体现了中国手工艺者卓越的创造力和生活情趣,所传达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气质让人耳目一新,他期待着观看更多的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2008-12-09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