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两场“发现中国”系列文化讲座

  为使贝宁未来的社会精英、青少年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文明与传统,加强信息服务的知识传播功能,弘扬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在中国驻贝宁使馆和中国文化部外联局的支持下,举办了“发现中国”专题文化系列讲座。
  20日下午16点是“发现中国”专题文化讲座的第一讲“中国历史与文明”。贝宁大学和国家行政与司法学院的师生陆续来到中心,一进院落许多人就看到志哀的半旗,人们脚步一下沉重起来,许多人停下脚步在大厅关切地观看地震的有关报道。为了让贝宁公众了解在中国汶川发生的地震灾难,中心在主楼大厅内不断播放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节目直播。有的人看到地震灾害造成的惨烈场面和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奋发救人的悲壮感人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此前,贝宁时间7点28分即北京时间14点28分, 文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当地雇员面向半旗肃立默哀三分钟,表达对汶川大地震遇难者无尽的哀思。
  在讲座开始前,中心负责人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向公众介绍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灾害,特别是人员的巨大伤亡情况,并介绍了中国政府为抗震救灾抢救被困人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中国政府设立全国哀悼日及中心下半旗的情况,提议在座的全体贝宁师生向中国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表示哀悼之情。贝宁大学秘书长、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学院和生物学院院长、文化部遗产司官员及其国家行政与司法学院副院长等160多名师生起立默哀, 悼念遇难者。他们神情凝重,大厅内鸦雀无声,人们用沉默表达着对罹难者的深深尊重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体现了贝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讲座人张汉钧用流利的法语按照中国历史朝代的变迁,讲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重大事件、辉煌的历史人物和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名著、名篇以及艺术成就。讲座中特别介绍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谐理念及对现实的积极作用。讲座力求贴近当地听众,富有启迪,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讲座人多年来对中国历史文明潜心研究, 具有丰富的宣讲经验,再加之法语水平很高,面对贝宁青年娓娓道来,2个多小时的讲座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贝宁国家行政和司法学院的大学生都是未来的政府和司法精英,他们面对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文明,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提问接连不断,与讲座人进行了良好的沟通。
  第二场讲座是“中国传统民俗民间文化”。讲座人介绍了中国的剪纸、皮影、赛龙舟、川剧变脸、传统手工艺、中医药和春节、清明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引导听众透过民间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和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当天,包括贝宁外交部亚大司副司长、文化、手工业和旅游部部长助理、艺术总司司长及遗产司和外交部官员及140多名贝宁大学社会学等文科学生出席了讲座。 讲座结束时,不少学生还围着讲座人继续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并认真记录着。
  两天的讲座共有300多人次的大学青年学生参加。 中心为配合讲座专门制作了法语的中国历史编年表等资料册作为讲义发给来者, 收到很好效果。 听众普遍反映,该系列讲座信息量大,知识性强,脉络清楚,如同上了两堂中国文化大课。学生们特别对讲座人给与较高评价,由于讲座完全用法语直接讲授,易于理解,法语准确表达,也保持了讲座人传递信息的较高接受率。不少人提出希望文化中心多组织该类型的讲座。
  贝宁国家行政与司法学院学生会主席阿里伊夏库接受国家民族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看到地震报道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非常感动。从讲座介绍的中国2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与文明中,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他找到了答案: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家庭伦理,社会传统理念和中国倡导的和谐观,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精神,是一个团结友爱,重压不垮的民族。他非常向往有一天到中国去留学,亲眼看看这个国家和人民。
  两天来,贝宁国家广播电台、民族报等媒体对系列讲座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2008-05-24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