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交流:解决认识“赤字”的天平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近日在一场题为“跨越文化,沟通世界”的文化交流研讨会上提出,中外文化交流存在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中国人对西方了解较多,而西方对于中国了解较少。
他说,近几年,中央美院的国际交往非常繁忙。 2007年,在中央美院讲课的外籍专家总人数达到了300人,几乎每天都有讲座。尽管很多外籍专家的旅费都需要自行解决,但他们本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增进交流的强烈愿望,仍踊跃地来到中央美院举办讲座。中国师生在与外籍专家的交流和互动中,格外感受到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问题。
中外文化交流不平衡的主因在于中国文化对外输出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兴起了“中国热”。很多外国人渴望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国也加大了对外交流与沟通。但是,外界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赤字”现象仍然存在。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在图书进出口方面,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0∶1,而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100∶1以上。以2004年为例,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 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而在文艺演出方面,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而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却只有30个。在影视剧方面,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
文化输出不足使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流于表面,而相互了解的不平衡性会带来疑虑和不安。加大跨国文化交流有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是缓解不信任感的平衡器,同时也是解决相互间了解失衡的巧妙天平。跨国文化交流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文化艺术领域, 还对中国的国际形象起着推广作用。 中国需要进一步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客观认识,在外国人眼中还原一个真实而富有活力的中国。
2008-02-04
(新闻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