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代一代人相传的传说保留下来。天津成陆较晚,本是一片海滩荒地,宋以前不见于史册,属于无名之地。金末时出现了直沽寨,《金史》记载仅一处,未详其方位;元时直沽纪事多了,但是一般不分大直沽、小直沽,这样致使后人思考和确认大直沽、小直沽历史很困难。因此,挖掘和重视有关天津历史的传说,是了解和认识天津城市起源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有关大直沽的传说,对认识和确定天津起源地的源头至关重要。
2、历史文献资料证明
大直沽是天津市区最早见诸于史册的地方。《元史·食物志》记载:“大都之盐 :太宗丙申年,初于白陵港、三叉沽、大直沽等处置司,设熬煎办,每引有工本钱。”这是说,太宗丙申年即太宗八年(1236),即蒙古王朝灭金后的第二年,就在大直沽“
置司,设熬煎办 ”,组织灶户盐民生产食盐。这一史实说明,大直沽出现灶户盐民,形成聚落,最晚不会晚于与南宋对峙的金朝,而要早于元代。如果不是这样,蒙古王朝在灭金后第二年就不可能在大直沽“置司,设熬煎办”。据此可以推论金时直沽寨很有可能就设在大直沽。就蒙古太宗八年在大直沽“置司,设熬煎办”来说,大直沽历史要早于天津卫城历史近170年。实际上,大直沽历史还会比这更早些。
胡文璧天津起源于大直沽说。明正德初年,天津兵备副使胡文璧编修天津第一部志书《天津三卫志》时,“ 稽方界,核故事,采异闻 ”,对天津起源进行了研究考证
。他在致伦颜式的《求志书》中,指出“疑此地三代⑦时在大陆碣石左右,今父老相传,犹称九河下梢,可知也”。“唐初,北海⑧ 之滨皆为郡县,独此犹为荒落之薮”。“宋初因之”,“
以今天津属河间,在当时未详所属 ”。“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都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有宫观,有接运厅,有临清万户府,皆在大直沽。去今城十里许,废寺中有至元间碑,柳贯、贡师道、危素所撰,颇载其概”。“明永乐初,始赐今名,建三卫”。胡文璧说的这段话,表述了他的天津起源说。其涵义主要有三点
:一是,天津起源于海运终点地直沽 ,宋以前为“荒落之薮”,“未详所属”;二是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直沽因元事海运才得到大规模开发,而开始繁荣;三是,元时直沽是首指大直沽,天津起源于直沽首先是起源于大直沽。“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都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有宫观,有接运厅,有临清万户府,皆在大直沽 ”。这三句话充分说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