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年)二月初,年仅38岁的乾隆皇帝带着孝贤皇后,乘龙船来到水西庄。龙船名“安福舻”,长八丈四尺,宽一丈六尺。皇后乘船名“翔凤艇”,后面是一支庞大的宫廷船队。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亲切接见了地方官员和长芦盐商,特地诏免次年钱粮的十分之三 ,对于当地一些老者进行了赏赐。
  这次在水西庄的游赏给乾隆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后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在水西庄驻跸,并留下御笔诗三首。乾隆号称“旅游皇帝”,能被他看中的园林必定有特殊魅力。这些御笔诗后来刻于石碑上,建立一座“御碑亭”,碑的正面是乾隆皇帝为水西庄题写的“芥园”二字,这些成为水西庄的又一胜景。这个珍贵的御碑后来由于战乱被毁,拓片留下来。
  水西庄留下了两幅图画,其中著名画家朱岷的彩色“秋庄夜雨读书图”,真实再现了水西庄的面貌,仿佛一个小颐和园一般,据说水西庄的设计者,参加过北京圆明园的建造。此图十分珍贵,现存天津历史博物馆中。
  水西庄是康乾盛世的产物,因此随着清朝的衰落而逐渐破败,同治年间,由于战乱和水灾,水西庄面目全非,至光绪年间,一代名园,荡然无存!只留下水西庄(芥园)这个地名。水西庄的文物流传不少:一对石狮,查氏诗词文稿,两幅图画,查氏家谱及祖像,以及一些日常用品等。水西庄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内外,急需抢救征集。金庸(查良镛)先生在香港住所的客厅,悬挂着查为仁的一幅对联条幅。
  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有自己城市文化的地方特点,而水西庄恰是一个历史时期标志性园林,因此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发出呼吁:“天津不能没有水西庄!”
  1992年红桥区成立“水西庄学会”,十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一个新成果,就是提出“水西庄是大观园的原型之一”,(水西庄中藕香榭、秋白斋,写入红楼梦中为藕香榭、秋爽斋等)受到红学界的广泛重视。
  著名红学家、水西庄学会名誉理事长周汝昌先生多次撰文 ,介绍水西庄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为“水西庄研究专辑”题诗一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