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是以爱国青年秘密读书会为基础,逐渐发展建立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秘密抗日组织。
  1939年至1943年,是日伪殖民统治下天津最黑暗的时期。许多爱国青年在迷惘、苦闷中为探求抗日救国的道路和青年自身的出路,秘密进行串联,采取读书会的形式,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河北省立第一中学的三个原“民先”队员, 联系了一些同学和校友, 建立了秘密读书会——斯巴达俱乐部读书会。 1940年10月,在中共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以这个读书会为基础, 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抗日先锋队。随后,究真中学学生王洋、康力、楚云等,也于1940年秘密组织了“平凡读书会”,经常组织青年传阅进步文艺作品,议论国家前途和青年的出路。1941年6月间和1942年初,一些读书会成员先后到冀中抗日根据地,主动与党组织建立联系,接受党的领导。1942年7月,这些青年被党组织派回天津后,立即建立了“天津市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主要任务是团结群众、宣传抗日、发展会员。
  至1943年,青救会会员已达20余人,分两个小组,并有若干单线联系会员,同年8月1日,根据中央冀中十地委书记旷伏兆的指示,并请示冀中军区,决定:为扩大抗日活动范围,青救会改名为“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并制订了“抗联”的组织机构、组织原则和工作任务等。任命康力(刘树桐)为抗联总会主任,楚云(李家辉)为组织部长兼锄奸部长,王洋(李奇、又名徐频)为宣传部长,田英为联络员。
  “抗联”成立后,经常深入到学生、教职员和工人中开展工作,并打入伪军警中了解敌情,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
  随着形势的发展,“抗联”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44年5月,抗联总会曾进行一次机构调整,由原任宣传部长王洋推荐,吴夜(左健)任宣传部长。调整后的组织机构为:在总会之下,设一个分会(兼编印室),三个直属小组,一个交通组,四个直属会员。1944年秋,“抗联”在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领导下,成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由楚云任总支书记,康力任委员兼抗联总会主任。党总支成立后,即在“抗联”会员中积极发展党员。到1944年底,党总支建立支部四个,其中第一支部书记由康力兼任,第二支部书记为左健,第三支部书记为林青,第四支部书记为辛冬,另有单线领导的党员一人,总计党员20人。
  1945年初,总支书记楚云根据分局城工部长刘仁的指示,为迎接抗战胜利,调整了工作计划,重新部署了党的力量。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抗联”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会员已达100余人,并联系了大批进步青年。与此同时,在“抗联”党总支领导下,党员发展到五、六十人,他们分布在学校、工厂、铁路、银行等系统,为配合党在敌占城市的中心工作,迎接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中共冀中区党委成立了天津工作委员会,“抗联”党总支转归中共天津工委领导。从此,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其成员分散到各系统,投入到了迎接天津解放的伟大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