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同 学 会
  女同学会是在抗日救亡高潮中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建立的抗日救亡团体。
  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天津后,天津学生立即响应,决定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活动。12月18日上午8时,天津法商学院学生高举着“抗日救亡”的巨幅标语,昂首阔步走出校门,揭开了天津“一二·一八”大游行的序幕。当游行队伍途经女师学院时,正在上课的学生放下课本, 奔出校门, 投入了浩浩荡荡的抗日游行队伍。 这是女师学院及师中部学生自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第一次投入全市规模的抗日救亡浪潮。
  在此期间,女师学院音乐系学生、中共地下党员阎志(阎国珍)等以读书会的形式,向青年学生宣传爱国道理,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女青年学生为主的抗日救亡团体——女同学会。阎志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者,参加了该会的领导工作。
  “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共天津市委的领导下,天津妇女界抗日救亡运动得到进一步开展,在有女学生的大中学校普遍成立了女同学会。女同学会在积极发展会员的同时,广泛开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联合妇女救国会,通过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郑汝铨及邵漪容的积极协助,聘请医生、护士作指导,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参加战地救护训练,学习战场外伤急救、绑扎绷带等军事救护常识。她们还通过女青年会组织节假日郊游、赏花等活动,团结一大批女工、女同学,参加到抗日救亡队伍中。
  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增兵华北,天津的形势十分危急。一些学校的“妇女救国会”会员多以比较隐蔽、又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女同学会”的名义开展活动。她们经常分为三人一组,向市民或商号秘密宣传抵制日寇走私货,在街头巷尾和来往旅客众多的火车站等处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在此期间,党组织为加强对女同学会的领导,在女师学院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由阎志、吕贤芬、王玉玲任支部领导人。女师党支部建立后,自筹资金,举办义务小学教育,进一步组织同学深入工厂、农村,开办妇女识字班,教唱革命歌曲及演出活报剧等,进行抗日宣传,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7年爆发了“七七”事变,不久天津沦陷,在日寇大肆轰炸中,女师校舍被毁,学校停止开课。女同学会的部分成员怀着满腔热血,相继奔赴延安或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他留在天津的会员四、五十人由阎志负责保持联系。并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组成执委会,领导女同学会的工作。执委会由阎志任总务,李文秀任组织委员,王光樽任宣传委员。执委会七至十天开会一次,研究会员发展,讨论抗日救国斗争工作。并按照市委的指示,与改组后的天津民先队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抗日活动。民先大队长周彬、队委黄元镇经常与阎志等取得联系,利用设在英租界的女青年会址举行周末歌咏会,演唱救国歌曲,参加人数多达二、三百人,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上,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动员各界积极募集棉衣、药品和急救包,送往冀中、冀南、冀东抗日根据地,对根据地的斗争给予了极大的支援。
  为了宣传抗日救亡,提高会员觉悟,1938年下半年,女同学会还油印出版了两期《妇女》刊物,每期50份,分发给会员。
  1939年2月,鉴于时局更加紧张,在天津市党组织的统一安排下,由阎志出面,与女同学会会员谈话,随后由阎志会同几名会员,毅然奔赴平西抗日根据地,投身到抗日战场。阎志等女同学会执委离开天津后,由中共地下党员毛韵珊负责女同学会工作,继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