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安

  季安,原名安禄,曾用名占中,1900年4月1日出生于蓟县太平庄一个木工家庭,兄弟5人,排行第二。
  季安小时读过几年私熟,因生活所迫中字辍学,跟父亲、哥哥学作木工活,全家十几口人艰苦劳动仍不得温饱,苦难的生活,使季安在青少年时代就认识到旧社会的不合理。一次他随父亲到地主家干活,饿得混身无力,两眼发黑,气愤地把斧子一摔说:“这算给谁干呢?到头还是免不了挨饿”,逐渐对不平等社会产生了仇恨。后来虽租种了几亩薄地糊口度日,仍摆脱不了贫困。
  1930年,中共蓟县党组织诞生了,蓟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反动政府和地主豪绅展开了抗、抗租、反“旗地变民”等斗争。季安积极投入了群众的火热斗争。1935年春,下了一场透雨,地主家的谷子急需薅草整苗,需要雇用大量短工。季安看到这个情况,就秘密串联村里贫雇农要求地主增加工资,并写成标语告示贴出_去,第二天早上,龙山庙前雇工市上一律要求日工资4角5分。地主一看工钱比往日增加一倍,雇工心气很齐,地里活又急需人手,只好咬牙答应了增资要求。这个消息传出后,附近20多个村庄雇工也行动起来,一律提出增资要求,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通过这次增资斗争,季安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提高,不久被推选为村互助会的会计,他把帐目管得井井有条,热心为群众办事,深得群众的拥护。
  当时,中共蓟县党的领导人李子光经常来龙山活动,与季安有了接触,经常给他讲一些革命道理,季安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1937年,蓟县党组织要他去北部道古峪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进山后,背着木工家什四处奔走,利用各种机会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群众思想觉悟逐渐提高,在他完全和组织下,道古峪村贫雇农还发动斗争,收回被地主强占25年的山地大柴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年冬天在蓟县党的领导下,各地抗日救国会积极活动,准备抗日武装暴动,伪政府对此有所察觉,下 令收缴民团枪支。县委获悉这个情况后,发动群众开展反对收枪的斗争,季安不畏困难和危险,四处奔跑散发传单,联系群众,揭露敌人收枪的阴谋,鼓动群众开展反收枪的斗争,给敌人收枪造成极大困难和阻力。
  1938年,经李子光介绍季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在党的领导下蓟县人民爆发了抗日武装大暴动,季安积极投入了暴动洪流。担任了蓟县抗日联军十六总队总务处长。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胆大心细,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不但保征了队伍的后勤应,并收信了100多条枪。
  1938年10月,季安离开家乡随军西撤平西进行整训学习,1939年6月,又随同王少奇、王克兴等50余人返回冀东坚持斗争,在返回冀东途中,他们同敌人多遭遇,迂回行程干余里,于9月下旬返抵蓟县盘山,季安被分配在下营一带开展工怍。他以作木工活为掩护,每天奔走各个村庄,和农民一起干活,开山地,深入接触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在此同时,他首先在夏家林村利用亲属关系作掩护,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然后逐步向黄也子、太平沟等村发展,半年时间,在几十个村里相继建立了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素质,他亲自动手刻印党员知识课本,到各村党支部辅导党员学习,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民兵和妇联工作也开展起来,这年冬季的一天,下营据点部分伪军乘两辆汽车经窜岭沟奔马兰峪,这个消息被季安得知,他立即率八区基干队提前埋伏在窜岭庙下冰凉沟一带密林中。中午,敌人汽车开来了,季安见到汽车进入火力圈内,一声令下,战士们枪弹齐发,第一辆汽车上的敌人吓得开足马力逃跑了,第二辆汽车被炸坏,季安迅速率领队员冲了上去,全歼16名敌人,缴获大枪11支,子弹千余发,将汽车焚毁,取得伏击战的胜利。
  1940年4月,党建立了蓟平密联合县委,季安担任了县委委员,仍抓下营一带的工作。同年10月,季安又担任蓟宝三联合县八区区委书记,在此期间,他十分重视武装民兵的工作,和北太平庄朱耳峪、夏家林等村民兵一起研制地雷,用土地雷打击敌人;一次从太后陵出发的日军行至丈烟台平桥子,被民兵研制的土地雷炸死了4人,初次显示了土地雷的威力。
  1942年4月,季安又被调任蓟宝三联合县任社会部长,不久又任组织部长。1943年8月,党建立了蓟遵兴联合县委,季安担任了县委书记。当时敌人正在冀东西部地区进行大“扫荡”,到处集家并村,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斗争极其残酷,在这种残酷环境下,季安深入群众,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群众斗志,领导全县人民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配台主力部队恢复基本区。
  1944年5月16日,季安等200名各县县委和县政府干部,随同冀东第一专署专员杨大章、十三团副政委廖峰,由东部平原地区西进蓟县下营团子山,举行县区干部会议。不料消息被走露,5月17日上午,下营据点敌人向团子山打炮,与会人员被迫转移,行至窜岭庙时,又被3000多名日伪军包围,在杨大章指挥下与会全体同志和战士进行突围,经过惨烈战斗,一部分人员冲出敌人包围脱离险境,季安和杨大章等大批干部和战士壮烈牺牲。
  季安、杨大章等人牺牲后,当地群众十分悲痛,将他们的遗体秘密在窜岭庙西南山坡上。解放后,为了使后人永远凭吊和缅怀先烈,1957年中共蓟县县委和县政府在该地建立了“窜岭庙烈士陵园”,将季安等烈十遗体迁葬于陵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