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租界中的统治机构——居留民团
  1902年,日本总领事伊集院彦吉,遵照日本政府尽快在天津建立侵华基地日意图,在天津筹建了日本租界局,后更名为居留民团,并于1924年迁入福岛街(今多伦道),其中设有民团事务所、公会堂及商工会议等机构,负责日租界的行政管理。居留民团名义上是“自治”机关,实际上一切活动不但必须服从领事馆的命令,有时还直接接受来自天皇或外务省的指令。
  “七七”事变前的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外务省下令将原来的体制改为居留民团团长制,以适应战时需要。行政人员增加至102人。又挑选了400名侨民组建军事武装——“日本义勇队”其中的头目均由退伍军人担任。设有通译、通讯、给予、救护四个班,俨然是正规军的建制。
改建后的居留民团第一任团长臼井忠三旧居天津,是一个“中国通”。此人外貌“慈祥”有“老婆婆”之称,实际上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军国主义分子。他上任后,在加紧了对日本义勇队的战备训练的同时,又网罗200多名朝鲜人组成“日本义勇别动队”。
  “七七”事变发生后,臼井立即以居留民团长的身份对在津的日本侨民进行总动员,在原有的武装之外又组织了七个班,分别负责为日军准备宿营;供应粮食;协助通讯联络;设立临时军事邮局;医疗救护,收容伤兵。在臼井的亲自指挥下,居留民团及其义勇队与日本警察署一道参加了日军侵占天津的战斗,臼井也因此受到日本军部的赞扬和外务大臣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