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者的喉舌——《庸报》
  天津《庸报》原来是叶庸芳私人创办的报纸。该报很受知识分子的欢迎,在天津报界的地位仅次于《大公报》和《益世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制造反动舆论,破坏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目的,1935年由茂川特务机关指派台湾籍特务李志堂出面,以五万元秘密收买了《庸报》,李任社长。从此《庸报》刊载的内容多为日本同盟社和日本报刊提供的稿件,其观点完全站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立场上,《庸报》因此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报社中原来留下的报人纷纷离去。另外,报社内部敌特势力勾心斗角,相互拆台,使得发行数量不断大幅度下降。没有达到日本军部的要求,引起日本当局的不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侵占我华北的军事行动,决定使《庸报》承担宣传所谓“圣战”的任务。从东京派日本新闻界特务情报组织“新闻会”骨干分子同盟社的大矢信彦到天津接办《庸报》,同时命令他尽快将该报改造成日本华北派遣军的机关报。1937年秋,大矢到津上任后,立即采取了报社人事机构的重组;购置了先进的排版、印刷设备;同时把报社迁入日租界。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规模的扩大,《庸报》也以天津为“本社”又先后建立了北京、唐山等六个分社,在大阪、东京等四个办事处。致此,《庸报》的出版能力较原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报纸的汉奸面目已经充分暴露,因而受到众多爱国读者的唾弃和抵制,发行数量还是不断的大幅度下降。为了扭转局面大矢信彦依仗在华北各地的日军和特务机关采取法西斯手段,设立“派报所”、“派报人”强行派报。对那些抵制订阅的商户进行报复,由此,《庸报》的发行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最多时达到了30万份。
  1940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陷于不利地位,不得不压缩后方的开支,集中力量支撑战局。采取了华北报纸统一管理的方案,在北京成立《华北新报》,其它城市成立分社。1944年4月《庸报》也被改名为《天津华北新报》。